黄金屋小说
黄金屋小说 > 我祖父是朱元璋朱允熥赵宁儿 > 第82章 人生几度秋凉(1)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82章 人生几度秋凉(1)

  我祖父是朱元璋朱允熥赵宁儿

秋风徐徐,吹动枝叶。


偶有碎叶三三两两随风而落,打在朱允熥的肩头。


他独自一人坐在御花园的树丛之下,无声的望着眼前秋日的园景。


准确的说他不是在看景色,而是在看不远处依旧不时有读书声传来的文华殿。那是他当年读书的地方,也是他在这紫禁城中呆得最多的地方。


昔日他读书不用功时,刘三吾便会板着脸在他的耳边怒斥,“殿下忘记了大明开国的艰难吗?忘记了故太子的壮志吗?殿下将来是要做隋炀帝吗?”


还有那次,他自以为聪明在老爷子面前提起博彩,结果老爷子龙颜大怒,命人把他拉到殿外打板子。刘三吾跑前跑后,急得满头大汗,心痛之色溢于言表。


他和朱允熥的故事,还有许多。


多到一旦记忆涌起,就塞满了思绪。


刘三吾前朝大元时为广西静江路学政提举,身份清贵地位超然。洪武十八年入朝为翰林,而后帮着老爷子制定科举,勘定御制大诰,编纂图书。


可以说从老爷子废除丞相之后,文事上多依仗其人,是名副其实的幕僚参赞,不然老爷子也不会把教导皇子皇孙读书的这等大事交给他。


他更是朝中清流的领jūn_rén 物。


他是位好老师,也是可以说是私生活没有缺点的谦谦君子。


不过人都是有私心的,他教过朱允熥读书是有实无名的帝师。所以他的内心深处,也想着让朱允熥亲近文臣,亲近清流。


朱允熥和他师生情分的拐点,就出现这里。


清流可以有,一个国家不应该更不可能只有一种声音。但这个国家,更需要的是实干的官员。


风,忽然大了,一片发黄的树叶落在他的肩头。


他用手轻轻捻起,看着树叶上已经干枯的纹路,然后撒手让树叶被风卷走,消失不见。


随后,他再次打开刘三吾的遗折。


“皇权天授,帝王乃是天子,乃天下之主。”


“然帝王更是天下臣民之表率,皇上做事除了急切之外,颇为随心所欲,不愿遵循礼法。”


“礼法非繁文缛节,而是规劝其身正其言行。帝王不循礼法,则朝纲乱。朝纲乱则天下乱,天下乱则民不安。”


“皇上登基之后,不喜清流空谈,多喜官员实干。”


“清流空谈或许非治国之策,但亦能广开言路。”


“容清流,是容天下读书人说话的嘴。以防皇上万事皆乾纲独断,刚愎雄猜。”


“且,上喜实干,比上行下效,官员多以政绩博皇上之心。”


“或大兴土木,或为实干之名而耗费民力。民力有限,当珍之慎之。”


“真实干可兴邦,假实干则残民,且成酷吏,往皇上三思慎重。”


“古往今来帝王多以仁孝治国,皇上仁孝之心日月可鉴。然皇上自幼在太上皇身边耳濡目染,太上皇性情刚烈好酷刑重责。而天下安定久矣,暴烈之法非长久之道。”


“杀心太重,更是百害而无一利。”


“皇上非开国之主,治国不可与太上皇如出一辙。若学其法,恐本末倒置,损伤贤名。”


看到此处,朱允熥平静的脸上露出些微笑。


“好你个刘三吾,竟然在折子里把皇爷爷都给编排了!”


奏折里的文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细细想来,倒也不无道理。


这个国家有着巨大的惯性,凡事真的不能操之过急,而且千百年来形成的规矩和理念,也更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之间更改。


对此朱允熥深有体会,真真是牵一发动全身。


每个人都想当改革者,可如此庞大的帝国,如此悠久的历史,如此众多的百姓。盲目的改革就是不负责任,甚至可以影响到国本。


所以他才没有登基之后,马上着手推行种种新政。


请收藏本站:https://www.hjwyy.com 黄金屋小说。手机版:https://m.hjwyy.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