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屋小说
黄金屋小说 > 凤行 > 第145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45章

  凤行

“娘!”


凤笙没忍住,哽咽出声。


她自打出生之后,因为亲娘的身子不好,是被爹一手带大的。娘给她的记忆除了常年卧病,就是感叹为何她不是个儿子。


所以凤笙脑子里对‘娘’根本没有具体的形象,唯一让她感觉到温暖、可以信赖、可以交谈、可以互相理解的女性长辈,只有丽皇贵妃这个婆婆。


凤笙忍着眼泪,把当年的事都说了出来。


包括当年她爹为了避祸,将她匆匆嫁出门,到她信念崩塌郁郁寡欢,到孙家因为这门突如其来的亲事对她的嫌弃和孤立,到她听闻父亡的消息振作,到她利用孙家想攀龙附凤的心思,利用了忽然到访孙家的三皇子,侥幸和离脱出孙家,到她男扮女装前去扬州给范晋川做了师爷,到她暗中查探盐政内幕,到她与魏王的再度遇见,到她布下弥天大局只身上京。


再之后的事,丽皇贵妃都知道了。


魏王为了救出凤笙,宁愿在建平帝面前背上为情所困的无用形象,甚至许下不争大位的诺言,还说动了丽皇贵妃为他在建平帝面前进言。


大婚之后,为了应承诺言沉寂数年,最后才应时而起入了朝。


这个故事实在太漫长太复杂,在知道来龙去脉后,丽皇贵妃又是心疼儿子痴情,又是可怜凤笙孤苦无依,当年那些日子也不知是怎么过来的。


说到最后,婆媳二人对坐双垂泪,还是在倩如的提醒下,两人才净了面又着了妆。


可眼睛的红却是脂粉所盖不住的,见此,两人不禁对视一笑。


所有一切都在这对视一笑中消弭了,丽皇贵妃道:“说来这事严重,但也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陛下是知情人,他既然允许了,事情就不算什么。那背后之人故意搅混了这滩水,想坏了钺儿的名声,挑起陛下对他不满,这个念头恐怕要落空。”


若论对建平帝的了解,这宫里还要首推丽皇贵妃。


她看似不沾世事,也从不在建平帝面前提任何有关朝政之事,甚至是魏王,丽皇贵妃也在建平帝面前提的极少。


只说家事,从不说差事什么的。


包括这趟魏王去山西,处境艰难成那样,丽皇贵妃私下里急得团团转,在建平帝面前却从不提。


但恰恰是她这样,才是聪明人。


以前大家都以为陈皇后聪明,了解建平帝的心思,殊不知看到最后,她才是落了下层。


因为她妄想插手朝政,光凭这一点,她在建平帝心里就讨不了好。


所以这番丽皇贵妃说的话,其实恰恰切中了关键点。


建平帝都默许的人,有人不识趣想借用这个来打击魏王。这打击的不是魏王,打击的是此人在建平帝心中的印象。


“当然,朝臣对钺儿的印象,也是有所影响的。不过这到底是风流事……”丽皇贵妃笑了笑,又道:“须知风流事就上不得台面,这满京城上下谁家没点风流韵事,谁家也经不起挑拣。只要自己不乱,陛下那儿没影响,就什么也不怕。唯独就是你——”


丽皇贵妃叹了口气,拍了拍凤笙的手:“恐怕要被人非议一阵了,不过放心,没人敢在你面前说道什么。既然没人敢在面前说,那我们就当做不知道吧。”


凤笙眼中闪过一抹讶然,丽皇贵妃的处置方法恰恰与她想的一样。


这是目前来说,最好的处置办法。


充耳不闻,佯装无事。只要建平帝那关好过,别的还真就不怕,谁敢拿着流言直面来找她这个魏王妃说道,她自然多的是办法让对方有苦难言。


这京城里什么都缺,就是不缺聪明人,能到她们面前的,也没几个傻子。


之后,又和丽皇贵妃说了些话,凤笙就回府去了。


回去后把应对方法吩咐了下去,就当做不知道这件事。孙家的人也上门来了,不过凤笙没见她们,直接门房那边就挡了回去。


孙家人回去后如何忐忑和提心吊胆,就不再细述。


因为这边太镇定,流言传了又传,渐渐自己都觉得没趣了。


再加上九九重阳节,宫里再度摆宴,这次丽皇贵妃一改平时低调的态度,各种给凤笙做脸,上面的态度差不多也透露出来。


提及此事的人越来越少,哪家丈夫或者家里不是有人做官的,既然做着官,就要懂得识趣。


丽皇贵妃能摆出那种态度,就说明了建平帝的态度。


谁也不敢恶了皇上,除非是不想当这官了。


倒是有人不甘心,寻了御史弹劾魏王强抢人妻。


可证据呢?


不过是些流言蜚语,你拿证据出来再说。且第二天这御史就被人弹劾家宅不宁,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自己的事都没料理清楚,就跑出来弹劾别人。


此事变成了一桩笑话,这御史也被建平帝给外放出去到某个贫瘠之地当县令,这事就算是被定性了。


不过这事依旧没完,也不知背后之人不甘心,还是有人想浑水摸鱼,竟有人提及当年掀了太子下马的那桩案子。


当年那桩案子涉及之广,影响之大,至今都让人历历在目。


不光整个两淮盐政的官员尽皆落马,还牵扯上一位阁老,以及数位高官重臣,而受起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现惠王前太子。


堂堂的一国储君,因纵容门下肆意收受贿赂卖官鬻爵,落得被贬为庶人,也就是近些年浪子回头才重得了王位。


而当时揭开这个案子的乃一无名小卒,姓方名凤甫。此人籍籍无名,不过只有个秀才的功名在身,却因是当时主官两淮盐政改革范大人的师爷,因此得了圣眷,领命协助改革事宜。


有人说这方凤甫就是方家人,魏王妃乃这方凤甫之妹,但又有人说方家嫡出一脉哪有儿子,只有一女姓方名凤笙。


于是就有人说起这方凤笙深受前方家族长方彦喜爱,从小将其当儿子养,说不定这方凤甫就是方凤笙的化名,要不闹出那般动静的方凤甫,这些年不见踪影?


可不管别人怎么说,当年的案子又被人旧事重提,而姓方的在其中所起作用毋庸置疑。若不是方凤甫以一己之身,舍得一身剐敢把太子拉下马,太子不会因此失了储君位置。


再想想魏王和方家的牵扯,似乎有些东西就明白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hjwyy.com 黄金屋小说。手机版:https://m.hjwyy.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