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屋小说
黄金屋小说 > 女帝师 > 第十五章 天何言哉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十五章 天何言哉

  女帝师

狱吏身着赭色官服,又高又瘦,甚是精明干练。高曈一到,便悄无声息地引她进去坐着。我和另一个丫头挽着要送给高旸的衣物与吃食,一直低头跟随。待高曈坐定,那狱吏看了我一眼,躬身向高曈道:“请恕小人斗胆……”说着抬手一指,“这位姑娘似乎从未见过。”


高曈端起茶盏微微一笑道:“这是王妃最宠爱的琉璃姐姐,先前一直在王府侍疾。近来王妃稍好些,又有很要紧的事情要与世子说,这才遣了出来。”


那狱吏沉默片刻,又道:“这位琉璃姑娘,似乎不爱妆扮。”


向来王公妃主身边最得宠的奴婢,穿戴都不失华贵,我今日的打扮,确是简朴了些。这狱吏问得倒也仔细。高曈微一冷笑:“王妃正病着,琉璃姐姐如何还能妆扮?”


那狱吏神色一凛,腰弯得更厉害,头也几乎垂到了胸口:“是。小姐恕罪。世子殿下就在里间,请小姐移步。”


我跟随高曈走入东面里间的小屋,只见一个瘦削的白色侧影端坐在桌前。一袭交领长衣,衣带松颓,长发松松绾在脑后,半湿半干,虽听见有人进来,却一动不动。高曈迎了上去,盈盈一拜:“哥哥,彤儿来瞧你了。”


高旸眼中溢出一抹喜色,语气却波澜不惊:“无事便在家中侍奉母亲,何必总来?被人知道了也不好。”


高曈在我面前不掩饰她的愤懑与焦虑,在高旸面前却柔顺而乖巧:“如今天气热,母亲不放心哥哥,这才遣我来。彤儿若赖在家里,母亲才要生气了呢。”


高旸笑道:“如今这个家,只有你服侍母亲,我才放心。”又关切道,“父王好么?母亲的病好些了么?”


高曈道:“父王身子很好,母亲的病也好了许多。”


高旸道:“那便好。请妹妹回去代我向双亲请安,请二老不必牵挂。”


高曈妙目一湿,笑容依旧娇俏,双手在高旸身上一推:“哥哥在这里,父王和母亲怎能不牵挂?每次都说‘不必牵挂’,这一次,彤儿可懒怠说了。待哥哥出去了,自己对二老说去。”


高旸抬头一瞧,露出长兄最慈爱、最怜惜的笑容:“好妹妹,自会有这样一天。”


高曈强颜欢笑:“哥哥,母亲命彤儿带了许多吃用的东西来。哥哥换下来的衣物,也交给彤儿带回府吧。”说罢一抬左手,我和小丫头忙将带来的物事堆放在桌子上。


高旸向高曈笑道:“我在这里坐牢,倒像是来享——”说着一手拍在包袱上,无意间瞧了我一眼,先是双目圆睁,随即眉头一拧,顿时呆了,剩下“福”字便没说出口。


高曈忙道:“母亲有很要紧的话命琉璃姐姐嘱咐哥哥。”高旸只顾看我,也不理会高曈。高曈的目光在我和高旸之间流转不定,好一会儿才向我道,“琉璃姐姐,你在这里陪哥哥说话,我和小雪去去就来。”说罢携了小丫头的手退了出去。


一开门,只见那狱吏正守在门口,见高曈出来,便问道:“小姐怎地才说这么一会儿便出来了?”


高曈掩了门,意味深长道:“母亲有话嘱咐兄长,本小姐也不好在一旁听着。”


好一会儿,只听那狱吏的声音恍然如悟:“这是自然,这是自然。小姐这边奉茶……”人声渐渐不闻,两人越走越远。


我端端正正行了一礼,忽然心中一塞,竟不知从何说起。高旸微笑道:“这个狱吏倒也乖觉,定是以为你是王府的姬妾。”


刻意感伤的心顿时生了怒气,我的目光也不自觉地锐利起来:“这个‘琉璃’,当真是殿下的妾侍么?”


高旸一怔,歉然道:“其实府中并没有叫琉璃的丫头。”说罢一伸手,彬彬有礼道,“大人请坐。”


我道了谢,欠身坐下。室中有些闷热,高旸挥起袖子扇风。我见他裸露的小臂有一道长长的血痕,不觉问道:“他们没有对殿下用刑吧?”


高旸一撸袖子,露出结实黝黑的上臂:“牢房炎热,又多蚊虫,实在痒不过,就把手臂抓破了。大人放心,并没有动刑。”


虽是刚沐浴过,他的面颊却浮着一层汗,额头上还有油光。肤色灰黑,眼角扫开细细的两条皱纹,双颊微微凹陷。仔细看去,两鬓还有几茎白发,根处银光闪闪,余下大半截却是黑的,显是新生的白发。想来他虽强自镇定,内心实是惶恐。我叹道:“殿下瘦了。”


高旸抚一抚下颌,笑道:“大人能看出孤瘦了,可见还没忘记孤从前的样子。”


我轻哼一声:“殿下身在黄门狱,却还不曾被苛待,也算幸事了。”


高旸道:“《语》曰:‘德不纯而福禄并至,谓之幸。夫幸非福。’[75]大人是这个意思吧?”


我并非揶揄他的意思,然而也懒得否认:“殿下‘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76]。甚好。”


高旸无声大笑,忽而眼底一湿:“玉机,想不到你还肯来看我。我还以为,你不会那么多事。”


于极度绝望的孤独与煎熬之中,终于等来一个明白人,若换作是我,就算没有激动得晕过去,也会手舞足蹈、大喊大叫起来。许久没有听他唤我的名字了,乍听之下,生疏而亲切。心中微微刺痛:“看来我不该来。”


高旸微笑道:“现在说这话,已经迟了。”说着将我打量一遍,双目一亮,“许多年没见你穿得如此……嗯,质朴了。像是小时候在熙平姑母那里闲坐的时候。”


我摇头道:“我做奴婢时候,何敢与殿下闲坐?殿下必是记错了。”


高旸微微一笑:“你进宫前,‘梨花忘典’的那一日,我不会记错。”


咸平十年的早春,玉枢、高旸、柔桑和我,四个人在梨树下饮茶观画的闲适与融洽,他没有记错,我也不会忘记。我叹道:“我这一次来,有好些事情想请教殿下,还望殿下赐教。”


高旸笑道:“你我自幼相识,现在又不是在宫里,况且我时日无多,不必如此客套。”


我一怔,蓦地心中一酸,忙从包袱中抽出一柄小小的蒲扇,不动声色道:“时日无多?为何要说这样的丧气话?”顿一顿,自己的心也冷了,“如此说来,殿下果然是一心求死的么?”


高旸抢过我手中的扇子,赶一赶额前的碎发:“你以为呢?”


我凝视片刻,缓缓道:“究竟是为何?”


高旸侧过身,左臂搭在桌沿上,露出听天由命的轻松笑意:“难道你不是因为看到了刘灵助的上书才来这里的么?”


我哼了一声:“这么说,刘灵助的上书果然是殿下安排人写的?”


高旸笑道:“刘灵助的字,是不是很别具一格?”


我端坐不动,神情渐渐凝重:“的确让人眼前一亮,且过目难忘。刘灵助究竟是何许人?”


高旸不答,温然道:“我曾想过,你在宫里看到刘灵助的上书,说不定会来这里瞧我。我既盼着你来,又不想你来。”


我轻哧一声:“原本我并不想来,不过想一想,也许这是我最后一次看见殿下了。”


高旸拿扇柄点着我:“你的脾性见长,对我这个将死之人,在口舌上让一让也不肯。”


我笑道:“信王世子殿下素来英明神武、风流倜傥,何须一个女子的谦让和怜悯?”


高旸一怔,感激道:“不错。”随即举扇掩唇,“不若你先答我,你是如何知道刘灵助的上书是我安排的?”


我肃容道:“十几日前,圣上无意中看见了不好的星象,便立刻起念杀人。我一直很奇怪,他的杀意为何来得这样快,似是一早就打定了主意要杀一个人。直到今日我看了刘灵助的上书,这才知道西北胭脂山出了天子气。圣上必是早知此事,所以杀心已起,非只一日——”


高旸忽然插嘴道:“且慢——莫非你和他一道观星?否则你怎会知道他‘立刻’起念杀人?”他把“立刻”二字说得极重、极慢。


我坦然道:“是,那日我刚巧和圣上一道观星。”


高旸忍不住嘲讽道:“你果然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我不慌不忙道:“不敢当。我倒是很庆幸当时与陛下一道观星,否则也不能立刻察觉到他的杀意,便不能推测出事情的原委,今夜就不能坐在此处了。”


高旸默默地看着我,眼中的讥讪之意如冰雪融化,言语虽不放松,口吻却带歉意:“果然恃宠而骄,性情越发生硬而乖戾,怨不得敢在皇宫内苑点铳伤人。”


听他提起在长宁宫点铳的事,竟不自觉生出一股傲意,接着想起因此事装模作样在掖庭狱度过一晚,更觉好笑:“做官久了难免有官架子,拿着火器便容易生出暴戾之气。殿下教训得极是。”


高旸也忍不住笑了起来,欠身道:“恕我无礼。”


我暗暗松一口气,续道:“我记得‘彗孛大角’是在六月初七的那晚,在那之前,圣上已经收到了胭脂山出天子气的奏疏、告发昌平郡王侵吞军田和通敌的飞章,才会动念杀昌平郡王。奏疏从武威、金昌二城送到御书房,历经三千多里,最快也要七八日。倘若圣上是六月初七当日才收到这三份奏折,裘郎中和文校尉等人最迟也要在五月三十日就要将奏疏拟定。可见天子气出现的日子应该在五月三十日之前。而刘灵助的上书所言,胭脂山出现天子气的时日是在五月二十九至六月初二这四日,似乎有些对不上。”


高旸笑道:“五月二十九本就在五月三十之前,况且五月三十日以后的天子气,焉知太史局的人没有奏报?”


我笑道:“殿下莫忘了,我刚才的推算是奏疏来得最迟,于途中走得最快的情形。实际的情形多半还要早几日或慢几日。也就是说,天子气在五月二十九以前就出现了。”


高旸道:“那又如何?如此也不能说明刘灵助所言是假。”我笑而不语,只是摇头。高旸一怔,继而醒悟,自己也笑了起来,“你并没有说过刘灵助所言是假,倒是我露怯了。”


刘灵助所言是假,这我早已猜到。我笑道:“我斗胆一猜,事情是这样的:那一日殿下望见胭脂山顶的天子气,便私自带兵劫掠西夏牧民,可惜昌平王爷竟不追究。于是又擅自离开军营,前往兰州城虐杀俘虏,兰州刺史李元忠仍不理会。殿下这才将李元忠最心爱的的小妾虏入军营,借此激怒李元忠。如此数罪并罚,才争得一个槛车征诣京师。”


高旸合目倾听,不置可否,蒲扇却停了下来。我微微一笑,又道:“从西北由槛车押回京,自然走不快,三千多里,怎么也要十几日。我记得殿下是六月初五到达京城的,如此必是在五月二十五之前就启程了,也就是说,天子气在五月二十五之前就出现了。是不是?”


高旸道:“不错。”


“殿下离开西北之前,还不忘嘱咐裘郎中,让他立刻拟奏章弹劾昌平郡王。多半平西校尉文泰来告发昌平郡王通敌的弹章也是这么来的,否则他二人为何同时弹劾昌平郡王?未免太巧。那么刘灵助的那封上书,必也是殿下临走前安排人写好的,将天子气的日子改到五月二十九,再拖延至六月初五左右寄出,如此我迟至今日才看到。”说着定定地看着他,“二十九日,殿下已不在西北。如此这道天子气,连带着先前几日的那道,都不是应在殿下身上,而是应在昌平郡王的身上。殿下的如意算盘便是如此吧?”


高旸眼皮一跳,双目微睁,拿蒲扇拍着手心:“早听说你断案如神,想不到这一番本事竟用在了我身上。”


请收藏本站:https://www.hjwyy.com 黄金屋小说。手机版:https://m.hjwyy.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