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屋小说
黄金屋小说 > 造个系统来读书 > 分节阅读 3
字体:      护眼 关灯

分节阅读 3

  造个系统来读书

家剖了抹上盐,等着明天太阳出来晒干,拿去卖干鱼儿。“两斤鱼杀完,去掉内脏就只剩一斤多点了,再晒成鱼干,能有四两就阿弥陀佛了。按照农村的市场价,一斤鱼干二十块,这两个小时连八块钱都没赚到啊。”唐明耀掐指算了半天,觉得看了四个小时书积攒的二十积分,就换来这么几块钱有点不划算。效率太低了。得换种鱼去钓唐明耀的老家处在川东北的大山里,今年大江中下游的洪水并没有影响到他们这里,小河里物产丰富,鲫鱼、鲤鱼、梭鱼、螃蟹、虾、鳝鱼、乌鱼应有尽有。就连野生的甲鱼,也时常有人从河里捕捞上来,一只就能卖一两百块。唐明耀从小就觉得,那是一笔无比巨大的巨款。只是捕甲鱼不仅需要运气,还需要专门的渔网和渔船,不是唐明耀现在弄得起的。所以琢磨了一阵,他还是决定去钓乌鱼。第4章 钓乌鱼乌鱼是淡水水域里比较常见的野生鱼类,又叫黑鱼。和其他鱼类不同,这种鱼会一对一配偶,并自己抚养后代,春末到夏末的季节会生活在水草繁茂的浅水层,冬季则沉入水底过冬。这种鱼是凶猛的肉食动物,生长快,重量上限高,三五斤的重量,对于这种鱼来说稀松平常。因为少刺和肉质鲜美的缘故,这种鱼的价格并不低。唐明耀村里有个捕鱼人,平时就从村民手里收购这种鱼,五元钱一斤。他转手拿到乡里的集市上卖,能卖八元。会钓这种鱼的人,在河边跑几趟,钓三五条大的都很正常。唐明耀保守点算,自己每天钓两条,每条乌鱼平均两斤,卖收购商都能卖20元,自己去集市上则能卖出32元。最多两三天,就能钓够买集邮工具的钱了。所以,通过一番精密的计算,他立刻决定转钓这种乌鱼。钓乌鱼用的工具,和钓鲫鱼梭鱼的工具是完全不同的。首先鱼竿得用更大更粗的,不然那么重的鱼猛地一扯,细的斑竹直接就给扯断了。其次,鱼线也要换专门的粗鱼线,还有鱼钩,要用成人大指头那么大的加大号。鱼竿好办,唐明耀自己家有片斑竹林,钻进去砍一根合适的,剃掉枝丫,用火烤一烤有点弯的竹节,撇直,把尖端最细的那一截舍掉,留下三到四米的长度,就是一根合格的鱼竿了。至于鱼线和鱼钩,这玩意就得花钱买了。唐明耀所在的乡集,是每逢3、6、9赶集。当他准备好钓鱼竿,已经是27号上午了,刚刚错过前一天的集市。如果去集市上买,就得再等两天。唐明耀现在可没有耐心慢慢等这两天,他回屋把自己的私房钱偷偷摸了出来,数了数大大小小十几张票子,拢共六角四分钱真是寒酸唐明耀简直不能想象,改开已经整整二十年了,自己居然还这么穷,所有财产加在一起,竟然不超过一块钱。贫困山区伤不起啊。他记得重生前,还在央视看到了隔壁县的宣传广告,广告词大致是这样的:xx故里,国家级贫困县,什么什么的。他自己这个县也好不了多少。所以,穷不是自己的错,而是地理位置不好。所以身处山区的大人们,卯足了劲要送孩子上学,只为下一代不用再在穷山沟里刨食。扯远了,说回正题。唐明耀拿着所有的积蓄,想了想大概够买几米鱼线和一只鱼钩了,于是关了门,带着跟屁虫弟弟,沿山路下到河边,来到一户邻居家里。“李兵兵”“李兵兵在不在”唐明耀羞耻的喊了几声小学同学的名字。屋里很快跳出来两个跟他差不多大的少年,前面一个正是李兵兵,后面跟着的,是他的弟弟李平平。这两兄弟都是他的小学同学,因为住的离河近,他爹常年在河里捕鱼养家,俩小子从小耳濡目染,也学了一身捕鱼的本事。唐明耀来这里,就是想从他们手上买点鱼线和鱼钩。至于借,或者凭关系直接讨要,作为内心沧桑的大叔,他是没那脸皮的。更何况唐明耀还记得这两兄弟曾经抓了一只野兔幼崽,游说他花压岁钱买回去的往事。后来那只兔子带回家没养一个小时就跑了,让他怨念了好久。嗯,虽然总共也就一块钱。“幺鸡,你来干甚去河里bǎn澡不”李兵兵高兴地喊着唐明耀的小名说。“不了,我来就是问一下,你这里有没有多余的鱼线和鱼钩,钓乌鱼的,卖我一套,我给你五毛钱。”“有,你等着,我给你拿。”李兵兵说着回屋扯了几米线,又拿了个鱼钩给他,乐滋滋的接过唐明耀递过来的钱,一点都没不好意思。就这短短片刻,他就赚了两毛钱呢。唐明耀没有计较,和两兄弟约好过几天一起下河bǎn澡,径直回家弄钓具去了。这天他在家里看足了三个小时书,完成了写作任务,下午三点多,才出发钓鱼。乌鱼喜欢吃肉食,唐明耀就在河边草丛里抓半大的青蛙,先“bia叽”一下在地上摔死,然后挂在鱼钩上,沿河扫荡。钓乌鱼和钓鲫鱼不同,肉食动物是有领地的,在同一个地方守株待兔,你能等到黄花菜都凉了,也看不见一条乌鱼出现。只有沿着河边一路逛,眼睛盯住水草的空隙,看到乌鱼冒头,就把青蛙扔到它嘴边去,等它咬钩,才能钓得到鱼。这是个体力活。一小时走出好几里地都极为正常。唐明耀这两天已经适应了农村生活,少年人的身体迸发出热情,根本不觉得累。倒是弟弟唐凌风为了还看不见影子的酸梅糕,屁颠屁颠跟在他背后,很是辛苦。逛了半个小时,终于,唐明耀发现了第一条大乌鱼的身影。黑乎乎的,混杂在水草之间,不注意很难发现它的踪迹。唐明耀悄悄靠近水边,鱼竿上扬,轻轻把鱼饵丢到了乌鱼附近。咚力道没把握好,青蛙落水的声音大了点,那乌鱼顿时受惊,鱼尾一摆,在水面荡起一个漩涡,钻进水草里不见了踪影。唐明耀略有懊恼,但并不气馁。收竿,重新把鱼饵扔进水草边缘,静静的等待着。果不其然,不到两分钟,乌鱼又出来了,距离鱼饵不到一米远。唐明耀耐心等了一阵,那家伙一动不动,无奈只好收了竿,重新下饵。这次动静比较小,没把鱼吓跑,但轻微的响动还是引起了鱼儿的注意。只见它摆了下鱼尾,慢悠悠靠近,似乎在辨认到底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响动,然后没有犹豫的,一口就把青蛙吞进了嘴里。咕咚平静的水面上,甚至能听到它吞东西的响动。水面连续冒了几个泡泡,唐明耀觉得火候差不多了,双手握住鱼竿猛地一提。时间,只觉得鱼竿另一头像是绑了块大石头,沉甸甸的。不过好在这竿子足够结实,一应准备都是齐全的,所以他虽然诧异这鱼的重量,但还是借着斑竹优异的韧性和弹性,顺利把这个蠢笨的家伙拉了上来。啪大乌鱼在坚实的地上摔出一声脆响,唐明耀第一时间扔了鱼竿,扑了上去。弟弟唐凌风动作也不慢,两人几乎同时冲到了乌鱼面前,俯身往下摁。结果就是,鱼摁住了,两人的脑袋也“咚”的撞在了一起,撞得两人眼冒金星。不过兄弟俩这时根本不在意这些,一起大呼小叫起来。“钓上来了”“我的酸梅糕”第5章 考试通知这条乌鱼足足有三斤多重。两兄弟打开随身携带的塑料口袋,先装了点水,然后把乌鱼放了进去。这家伙劲头十足,在口袋里挣扎了好几下,尾巴甩得口袋啪啪作响,唐明耀不由担心这袋子会不会被甩破了。他也没心思钓鱼了,和弟弟一起带着收获,兴冲冲的奔回家里,直接把鱼放进了水缸。嗯,安全了唐明耀趴在缸边,看那乌鱼沉在水底,鱼鳃有节奏的开合着,放下了心。活着就好,活的才能卖钱死了就只能自己吃了。这时天色还早,安顿好了这一条鱼,唐明耀坐不住,又带着鱼竿和弟弟,下河接着钓鱼去了。一来一回,花了快一个小时,他们也不嫌累得慌。遗憾的是接下来就没那么好运气了,先后发现了两条大乌鱼,但都没有上钩。第二天读完书,唐明耀又下河走了一趟。这次他换了条蛇皮口袋,没有一钓到鱼就往家里奔,合理安排了时间,半个下午下来,收获颇丰,一共钓了四条鱼。不过像昨天那条那么大的只有一条,另外三条都小了点,三条加一起才四斤多。两天下来,五条鱼,差不多有十斤。下一天就是29号了,到了赶集的日子。唐明耀天蒙蒙亮就起床,以卖鱼为由,问母亲“借”了两块钱船费,然后带着难得早起的弟弟,早早去河边等着船来。“哥哥,卖了鱼我就可以吃酸梅糕了吗”唐明耀:“嗯。”“哈哈,我终于有酸梅糕吃了谢谢哥。”唐明耀懒得理他,小样儿个没见识的,一只酸梅糕就被哄得团团转,这以后要是尝到了冰淇淋,还不得跟个哈巴狗似的。嗯,逗傻小子真好玩。嗵嗵嗵嗵嗵嗵一阵柴油机的轰鸣声,打破了大山清晨的宁静。唐明耀站在河边眺望,看到一艘铁皮船从上游的薄雾里钻出来,很快到了他们附近。弟弟唐凌风跳着脚招手。等船靠岸,两人提着家里挑水的水桶,登上了船。“每人一元,一共两块钱船费”售票阿姨喊道。唐明耀交了钱,走进长不足十米的机动船里,把桶放在脚边,检查了下桶口蒙的蛇皮袋并没有松动,这才开始打量船里船外。这船,是家乡的一大特色。因为乡镇就在河边,大山里陆上不通公路,水运自然而然就发展了起来。大船开不进这条不算很宽的小河,只有这种小型机动船,在船尾装个柴油机当动力,才能在河里来回自如的跑。其实运量也不小,装满一船,不比载重卡车拉的少。清晨的河风迎面吹拂,有些凉嗖嗖的。船里有二十来个人,都是早起去乡上赶集的,有老有少。在嘈杂的机器轰鸣中,他们高声喧哗着,谈论着农村里各种鸡毛琐事。唐明耀把手探出船舷,手指张开伸进水里,河水从指间挤过,泛起一连串白色的浪花。忽然之间,他的心无比宁静。这一刻,他仿佛找到了心灵的归宿,第一次真正摆脱了前世大城市那无穷无尽的压力。这时,唐明耀觉得自己不再是个险些被生活压垮的中年大叔,而是切切实实的一个少年郎。他的眼眶莫名有些湿润。不知过了多久,“哐”的一声大响,把他从出神状态拉了回来。定睛一看,船已到站,人们正纷纷踊踊跳上岸,投入薄雾遮掩下的集市里去。唐明耀收拾心情,提桶跟上去,很快到了街上,发现乡镇的基础建设真是有够差,路是不规则石板拼的,连水泥路面都没有,坑坑洼洼,好些地方还有前些天下雨的积水,跟稀泥混在一起,脏兮兮的下不去脚。农村的集镇,除了专门划出来的菜市场,别的地方摆摊都是不收费的,也没人管。唐明耀随便选了个桥头的位置,把桶朝地上一放,揭开蛇皮袋子,开始卖鱼。时间还早,不到八点,街上比较冷清。唐明耀等得无聊,便与旁边一个卖红糖的老人攀谈起来。聊了一会儿,得知对方是隔壁村的,是他爷爷的弟弟的儿媳妇的亲爹,这七拐八拐算起来,两人还扯上了亲戚关系,唐明耀不由无语。等到八点半过后,终于第一个顾客上门。问了价,当即也没有说什么,直接要买两条小的。唐明耀转头找新认的亲戚借秤称了鱼,收入264元,零头的四毛钱因为找不开票子,他大方的没收。“小娃儿你这生意做得,两条鱼的钱,够我卖一天的水糖了。”“谢谢您老人家的称了。”唐明耀谦逊的回话。又等了一阵,一个中年男人出现在摊位前。唐明耀正要客气的询问,突然发现这人有点眼熟,定睛一看,竟然是自己小学时的班主任。妈耶,怎么这么巧的。他连忙在脸上堆起笑容:“张老师好。”“唐明耀你还钓鱼卖哟,可以嘛。”张老师笑眯眯的,“正好这里碰到你了,省了我找人给你家里带话,就在这里跟你说一下。”他两只手揣在廉价的西装裤兜里,看起来有些正式:“过几天,就是8月5号,镇上有个考试,是县一中组织的,说是招收实验班,在全县每个镇都会考一场,择优录取一个班的名额。你的成绩在我们乡是数一数二的,到时候可以去考一下试试看。”唐明耀心说终于来了,前世他初中就是在县一中读的,正是这场考试,他开始了从农村到城市的人生衍变。只不过上辈子是张老师找人带话到家里的,他并没有跟老师亲自接触过。


请收藏本站:https://www.hjwyy.com 黄金屋小说。手机版:https://m.hjwyy.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