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屋小说
黄金屋小说 > [综]老子不是米迦勒 > 第121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21章

  [综]老子不是米迦勒

“所以您投资了几十个亿?”“哦哦哦,我的朋友,您弄错了一点。不是我在中国投资了几十个亿,而是我在中国的这四年全部开销高达三十六个亿。实际上,除了我个人的开销,这个一直以来我手下的贸易公司都是有记录的,还有二十二个亿是用来拍摄影视剧,包括一座二点五平方公里的影视基地的七十年土地资金和相关的建设。”主持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们都愣住了:“您打算在中国拍摄影视剧?”赵长卿答道:“是的。而且还是中国的传世名著《红楼梦》,我要说的是,中国四大名著每一部都非常得不简单,而《红楼梦》更是一部传奇中的传奇,它的艺术成就,至今为止,没有一部小说能够比得上。因此我很担心,最后这部电视剧的拍摄,最多只能拍个形似而拍摄不出精髓。”主播显得非常困惑:“可是,可是一部电视剧,而且还不是电影,值得您花那么多钱吗?”赵长卿答道:“当然。这部小说其实是中国最近五百年的历史的凝练,还暗合中国五千年历史发展的规律。无论是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是文学史和艺术史上的最高峰!”“可是,可是花掉二十几亿英镑在一部影视剧上!这,这,这也太疯狂了!”“这个影视基地是在那个拥有超过六亿人口的东方古国的首都。地点请参照距离白金汉宫五公里范围之内。我特别请了北京最高学府的教授和负责北京紫禁城、颐和园的专家教授,就是施工队伍,也是负责这些皇家园林的保养和维修的专业队伍。如果电视机前的观众们无法想象这个规格的话,请参照圣詹姆斯宫,并且把它扩大到二点五个平方公里范围。影视基地里面用的家具、陈设、器皿,用的都是数百年的老工艺,每一件都可以说是艺术品。虽然北京的各大博物馆都很慷慨乐意借出他们的古董珍藏,但是我还是跟那些老专家们一起修建了专门的瓷窑,专门烧制那些古董的高仿品以供拍摄之用。还有布置场景用的丝绸,都是那种老式的纺织机织成的老丝绸……”伴随着赵长卿的话,无论是电视里面的bbc电视台的大主持人还是电视机前的观众,都是惊呼不断。主持人都忍不住道:“我记得美国拍摄《埃及艳后》的时候花了两亿多美金。而且您方才也说过了,中国的土地租金很便宜。所以我觉得您在这部影视剧上花费上两三亿英镑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二十几个亿,这实在是有点夸张了!”赵长卿微笑道:“那是您没有见过我们复制出来的那些工艺品。”在主持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们的惊讶中,赵长卿让人拿来了两件东西。一件是一座双面异色绣的画屏,画屏倒是不大,直径不过三十三厘米,而且还是玻璃的,基座是紫檀木。但是,当画屏开始旋转的时候,电视机前眼尖的观众们已经开始尖叫起来。因为从正面上看,是一个女郎坐在纱幔下演奏琵琶。女郎怀里横抱着琵琶,手里拿着拨子,纱幔在女郎的身后飘扬。可是从反面看去,观众们就好像站在女郎的身后,无论是女郎的齐胸襦裙的背面,还是发髻后面的发钗,都在通透的纱幔的遮掩之下,若隐若现。尤其是画屏旋转时,光线的流转,几乎让观众们都错以为纱幔在迎风舞动,女郎头上的金钗倒映着阳光,闪烁了一下。这一刻,全世界的收藏家们都惊动了。主持人问出了他们最想问的问题:“请问,这座屏风多少钱?”“五千英镑!只要五千英镑。”电视机前的观众们已经惊呼起来。太便宜了!简直跟白捡一样!要知道,西方的奢侈品,像香奈儿的包包上万英镑的比比皆是。可是,那些包包哪里有这种屏风的逼格来得高呢?只是五千英镑,就是中产阶级也买得起!别说那些收藏家们,就是中产阶级家庭也忍不住想打电话了。主持人的素养让这位英伦名嘴把注意力从这座画屏上抽回来。“公爵既然拿来了两样东西,那么这一样应该也相当不凡吧?”赵长卿答道:“是的。这是仿造故宫博物馆馆藏秘宝九龙杯制作出来的。要看一看吗?”无论是主持人还是电视机前的观众们,都是狂点头。赵长卿先向主持人和观众们展示了九龙杯的外观,不过一只杯子中间盘着一条中国龙而已。看上去没有什么特别的。但是,当赵长卿拿起边上的玫瑰茶注入酒杯制止八分满之后,九龙杯中间那条比杯口高出三公分左右的龙的嘴巴里面竟然也吐出了茶水!这一下,别说是英国,就是全世界都疯狂了。无数的电话打向公爵府,希望购买这只杯子,公爵府和下属的几个重要贸易公司,所有的电话都被打爆了!至于主持人----“等一下,这里面是不是有机关?是不是有电池和小型发动机?”赵长卿摇了摇头,道:“没有哦。”“可是,可是……”赵长卿没有解释,而是取过一把小锤子,一下子把杯子砸了个粉碎。“您,您这是做什么?”“您不是说,这里面有电池和微型水泵吗?您可以慢慢找……对了,这只杯子不零卖,全套的售价是四十万英镑,一个茶壶配四只杯子。想要收藏的,可以向我手下的红楼工艺品贸易公司下订单。因为工艺复杂,所以,全部限量。现有的产品出售完之后,接受预定,瓷器的定制周期为十二个月。而刺绣工艺品的周期为三年。”赵长卿这里,只出售最顶级的工艺品。而且,跟红楼梦相关的工艺品,只有他这里有售。第185章九龙杯的出现,直接轰动了整个西方世界。bbc的这一期节目直接就播不下去了。四十万英镑,看着是挺多的,尤其是1986~1987年之间。可是别忘记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钱最多的机构是什么?是各种各样的研究所!虽然四十万英镑听上去很多没有错,但是,比起这些研究所平均每座每年上百亿的投入相比,四十万英镑连毛毛雨都算不上。只要看到bbc这一期直播的科学家们只有一个反应,那就是:在中国四年算什么?给中国送去几十亿英镑算什么?弄到了这种杯子就是大功一件!如果把这个杯子研究透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绝对跑不掉!毕竟,这种龙头会吐水的杯子,它违法了现在已知的物理学原理。既然不靠外力就能够让龙头吐水,就说明这只杯子隐含着现在还不明了的高科技甚至是物理学原理!必须把这个原理弄明白!相信很多研究都能够用得上!这些科学家们纷纷指挥自己的助手一面去抢购这批九龙杯茶具,一面派人去查中国人和布兰森公爵有没有进行相关的研究。听说只注册了产品专利却没有进行深入研究更没有任何原理和成果公布之后,又特别调查了布兰森公爵在中国的投资情况,得知布兰森公爵根本就没有在中国投资研究所,立刻都炸了。他们迅速以研究所的名义向布兰森公爵府旗下的贸易公司抢购这种杯子,一面抢还一面感慨:不愧是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的古国,他们现在都没有推算出那只杯子的原理呢,古代中国人就已经把它投入实用了!因为争抢的研究所太多,加上各国政府的介入,最后不得不把赵长卿带回来的六套茶具拆开来进行拍卖。六套,六只茶壶二十四只杯子,茶壶最后的成交均价是一亿六千四百万英镑,至于那些杯子,每一只都没少于五千万英镑。即便赵长卿一再申明,只要这些研究所愿意等,一年之后,他们就那个以四十万英镑每套的价格购入。但对于这些科学家来说,真正宝贵的是时间!不过是几亿英镑而已,如果他们的研究能够拿出成果就是再多的投入也是值得的!事关科学研究,这些研究所又怎么会吝啬于钱财?!虽然说西方通行合作精神,一家研究所研究出来之后,成果是大家共享的,这能够避免大量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但是,那是出了成果之后!谁知道这杯子里面有没有别的秘密?再说了,如果说成果,这杯子不是最好的证明吗?中国人早就出成果了。但是,谁让中国方面没有申请专利呢?好像公爵也没有申请。如果研究出来了,那岂不是他们坐收渔利?这才是各大研究所争抢这些茶具的原因之一。这次拍卖的结果,就是九龙杯系列高仿品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北京故宫方面为此得到了大量的资金。当然,这都是后话了。对于bbc电视台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直播!虽然这一次,因为九龙杯一事导致直播中断,该电视台可是花费了老大的力气,这才在1987年的一月,新年假期结束之后,这才申请到第二次直播。当然,这一次就不是在蔷薇庄园的大书房了,而是在蔷薇庄园的大暖房里面。这一次,bbc电视台派出的是他们的头号名嘴伊丽莎白·奈特莉女士。这位女士这样对赵长卿道:“公爵殿下,对于上次您带回来的六套茶具最后卖出了二十亿英镑一事,您有什么需要解释的吗?”九龙杯的复制品卖出了这么高的价钱,赵长卿早就在第一时间通知了国内。这二十多亿英镑,一半是归赵长卿所有,一半则是归紫禁城博物馆,就跟当初他们合作的合约一样。所以这一次的全球直播,不知是西方世界,就连中国方面也转播了。只是比英国方面晚了半天左右而已。毕竟,翻译、添加字幕也是需要时间的。赵长卿笑笑,道:“我想,电视机前的很多朋友都应该读过《一千零一夜》,我想那片土地现在给大家的感受就跟《一千零一夜》里面描述的那样,我们看他们在用锄头辛辛苦苦地锄地,以为他们一定很贫穷,结果他们用来播种的种子是各种各样的顶级宝石就连锄地用的锄头也是象牙和迦南香木做的。就跟那些九龙杯一样,我想无论是康桥大学还是牛津大学的教授们都应该很清楚这些杯子的技术含量,但是,在中国,这些技术只是人家用来做茶具的,根本就不值一哂。这就是差距。他们不是没有技术,而是他们的传统让他们一叶障目,忽略了这些技术还能够被用在别的地方。而我们,我只能说,现在的西方还不能说赢过了那个古老的国度。”奈特莉女士连忙点头,道:“是的,我现在无比庆幸那个国家的人民喜好和平。如果他们把这些技术投入战争而不是跟现在这样把这些技术用来制作讨好人民的小玩意儿,我想,全世界现在恐怕就只剩下一个国家了!不过,公爵殿下,我还是相当疑惑,如果这个国家真的那么强大拥有那么多先进的技术的话,那么为什么这个国家会这么弱小呢?就连苏联都能够耍着他们团团转、把他们当成试验场。”赵长卿道:“这才是我这次去中国的主要原因。当初我也是保持着这样的疑惑踏上前往那个国家的旅途的。而我得到的唯一结论,那就是,这个国家的每一个人民都留着大匠的血液,只要给他们时间和机会,他们就能够创造奇迹。同样,跟任何一个腐朽落后的国家一样,那个国家有一群令人讨厌的官僚。而这群官僚,主要集中在中层。上层和顶层的官员们很少注意到他们,而有志的基层官员却要受到他们的挟持甚至是掣肘。”毫无疑问,赵长卿没有说出口,但是每一个看到这个节目的中国人都明白这句话的背后的那一句没有说出口的话:这些官员正好是那荒唐的十年里面爬上来的。奈特莉女士惊讶地追问道:“官僚?您是说官僚吗?”赵长卿点点头,答道:“是的。举例来说,在上一级的时候,我就说过了,在中国,全国的工资水平差异不大,无论是新手学徒,还是顶级工匠,抑或是国家领导人,他们跟工资差异没有超过三十软妹币。你能想象吗?奈特莉女士?”伊丽莎白·奈特莉连连摇头:“这真的是太不可思议了!我完全没有想过,如果每个月给我不到三英镑的收入,我都不知道要怎么活下去才行!”赵长卿答道:“但是,他们的社会福利很好。在中国四年,我看到的所有的工人,连同他们的家属,看病不要钱,子女在工厂附属的学校读书,甚至全家都住在工厂宿舍里面。而我在那个国家投资,最起码要替工人解决住宿问题,否则,我恐怕挖不到人。当然,房子的造价,如果按照中国国内的标准来算的话,也非常非常便宜。”“哦,天哪,我真的不敢想象!”奈特莉女士尖叫起来,“医疗免费,孩子的读书问题也不用担心!甚至连住宿也一并解决!这是真的吗?这,这真的是我们眼里贫穷落后的中国吗?”赵长卿道:“这是当初他们第一代领导人定下的。而他们也做到了这一点。所以,当初我决定在这个国家投资的时候心里也是没底的。我担心没有工人会来应聘,直到我看到他们的宿舍。”“宿舍?”“是的。虽然说,他们的宿舍也是钢精水泥和砖石造的,但是,他们的宿舍结构很落后,面积也偏小。全家六口人,居住面积才三十平方米,而且房间里面没有卫生间……”“哦~!”奈特莉女士的感叹声中明显地带了一丝轻松。“所以,您发现,您还是能够在那片土地上挖到雇员的,是吗?”赵长卿答道:“是的。虽然为此我不得不拿出冷轧钢技术,好就近采购建材,不过,我确实为手下的那些工人们建造了十几万套员工公寓,而按照我的计划,一共要建一百万套左右,才能够满足需求。”“一百万套。”“对。按照我的估算,日后北京的常住人口应该会超过两千万。所以,一个工业区,一百万套小型公寓,对应一百万的工人。大致上是满足所需了。”奈特莉感慨道:“一座城市就有两千万人!那肯定是一座超级大城市!”“别忘记了,英国伦敦也是一座人口常住人口上千万的超级大城市!而整个英国的全部人口还没有达到一个亿!而中国人口超过了六个亿!”第186章奈特莉女士明显地顿了一下,这才道:“这些,我能理解。不过,您方才说的官僚,您能详细说明一下吗?”“哦,当然。”赵长卿答道:“比方说,去年中国出口的热销产品,电磁炉。”


请收藏本站:https://www.hjwyy.com 黄金屋小说。手机版:https://m.hjwyy.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