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屋小说
黄金屋小说 > 俩人煲粥 > 分节阅读 45
字体:      护眼 关灯

分节阅读 45

  俩人煲粥

“这花包得不错,还有一只小粉猪耶,就要猪年了啊,时间真快”女孩跟男孩说完又问苏泽宇几人:“帅哥,这花几朵,好多钱”“九朵,69元”“你们这卖的比花店的便宜太多了,包得也很专业嘛诶,你们两不是假期在鲜花市场的帅哥吗”“美女,你记性真好”“69,买吗”女孩问男孩。“买吧2012都要来了,不用太苛刻自己,喜欢什么买什么,看看还有没有要买的”“平安夜,要吃苹果,要喷雪花,圣诞节,要戴圣诞帽就这些,你们直接算钱吧,相信你们也不会骗校友,我们还赶着去吃饭呢”女孩一个人东挑西选的,拿了一束花,两个苹果,两瓶彩带,两瓶雪花,一顶圣诞帽,一个会发光的鹿角的发卡。艾南帮忙把东西装起来,谢秀平忙着算账,苏泽宇则从桶里抽出9支玫瑰,包装起来。“我们是不是卖得太便宜啦,花店都要10块钱一朵嘞对面桥头的那个包得那么丑,都要卖8块钱一朵”那对情侣走后,几人在那里小声讨论,艾南说了那么一句。“就这样吧,我们本来就是闹着玩儿,赚多少算多少我只是想我们是不是可以多包一些花放着,至少有备选的,有些赶时间的人拿着就走啦”苏泽宇一边包着手里的玫瑰一边说。“你包吧苹果只有几个就包完啦艾南,你看着摊位啊。”谢秀平先后对两人说。“买束花吧”“不要了吧,懒得拿”“我拿我拿看喜欢那种包装的苹果也拿两个”男生说着就自顾自的挑了起来,还把一个鹿角发紫光的发卡戴在女孩头上,女孩扶了扶发卡,弯着腰建议男孩挑哪一个。两人走后,艾南小声的低估:“诶女孩子怎么那么矫情呢,不要,不要不要的意思就是我要我就要但是男孩子就喜欢多余问一句要吗,女孩子就喜欢欲拒还迎说一句不要”“你待会还会看到更多的,就不要嘀咕了,或许那只是人家情侣间的一种相处模式罢了”随着天黑,来往的人越来越多,他们的东西也卖了很多,苏泽宇抽着个时间去把存货都全部拿来了。有一个人逛的,也三两姐妹或者三两男生逛的,也有一家三口四口的,当然情侣最多。在这里,遇到了很多熟人,青大的,农大的,一个个看到都是你们在卖啊,那就在你们这里买算了。嗯,有时候,熟人多确实是好做生意,只要产品保质保量,也不担心他们说什么,反而会给你带来更多的客人。一些买来互相赠送,一些买来送老师,送朋友,送暗恋的人,各有各的理由,各有各的目的,总之是赠人礼物,心中有情。不到九点,他们的准备的东西差不多卖光了,之前铺在地上的防潮布都收了起来,置物筐上还摆着三个苹果,两束玫瑰,几个帽子和几个发卡。不一会儿,三个女孩子过来,买走了那三个苹果,各拿了三个发卡。又一会儿,一对四五岁的龙凤胎在爸妈的牵引下过来,一人手中拿着一个苹果,女孩看到置物筐上发光的发卡,硬是要要,男孩看到艾南头上的圣诞帽,硬是要买。最后,爸爸和儿子各带一顶圣诞帽,妈妈和女儿各带一个发光的发卡,幸福的一家子离开了。“就只剩最后一束花了,不卖了金子,给你了,圣诞快乐收摊子回去,勤快的话,还可以出来再逛逛”苏泽宇刚说完,其他两人都还没有来得及搭话,一个社团里的小女生从农大那边方向跑过来,气喘吁吁的。“社长,老大,怎么就卖完了你们也太给力了吧听他们在群里讨论,我才过来的,想着给你们照顾一下生意呢”女生看着台上只有一束花,她的心情有些难言。“你要买苹果早干嘛去了”“早的时候没有下定主意嘛那不是,现在都大三啊,明年的圣诞节很多人都不一定在学校过了。所以还是趁这个机会表白一下,成了就好好谈一场恋爱,没答应那我也不后悔啊,至少我表白了不是”“我说你平时做事都是很直爽的,怎么遇到喜欢的人就扭扭捏捏的啦”艾南不解。“遇到真心喜欢的人,人就会变得不像正常的自己这是最后一个,祝你好运”谢秀平像变魔术似的从框里拿出一个包装好的苹果来,三人都奇怪的看着谢秀平。“谢谢社长我成功了请你喝饮料艾南,你头上那个圣诞帽送我了吧”女孩把钱给谢秀平,拿过苹果,伸手扒了艾南头上的帽子,一溜烟,欢快的跑了。“这什么人啊,连我戴头上都要,不是说女孩子都有洁癖的嘛”“大山里没有女孩子,只有女汉子,下乡去什么事情都做得来,哪有那么多讲究”“这花多少钱”几人聊着,没有注意旁边的人,以为是隔壁摊位的客人,就没有在意,直到一个男生的声音打断了几人闲聊。“不买了吧我们刚刚在外面已经花了好多钱了”女孩小声的在男孩耳边说道。“没事你说好看,那就给你买”“可是一束花,可能就是你一个星期的饭钱了”“饿上十天半月的也不能让你委屈啊放心吧,我心里有数,我不是要打肿脸充胖子,只是因为你喜欢,我就给你”苏泽宇几人看男孩问了价格,女孩又拉着嘀嘀咕咕了半天,也不知道要买不买,所以就站着,也没有说话,等着两人商量出一个结果。“不好意思啊这花多少钱”“不好意思啊,这花是他的,不是要卖的”苏泽宇指了指谢秀平说。“啊”男生有些惊奇,又有些失望。“他开玩笑的这是11朵的,就收你36元吧,六六大顺,爱情学业生活都顺顺利利的”谢秀平把花递给男生。“这会不会太便宜了,我还想着这么一大把花,起码也要一百来块”男孩接过花,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花有价,情无价快付钱吧我们好收摊了啦”谢秀平催促道。“好好谢谢”男孩把花给女孩,掏出36元钱给谢秀平,两人就离开了。“秀平,你那花会不会太便宜拉”艾南有些无语苏泽宇戳了一下艾南的脑门说道:“花有价而情无价,你这脑子咋转不过弯来呢”转而又对谢秀平说:“我们才拿一块钱,卖三块六也不亏只是那是我送你的了,卖了就真没了”“我还不是什么都没有,一顶帽子戴着都被抢走啦”艾南摸摸自己被戳中的脑门,接话道。“谁说没有,我这还有两个苹果呢”“喝原来你还私藏了啊就说刚刚那个苹果哪来的呢”“来,你们两个一人一个”“那你呢”“他和我打伙”回去的路上,艾南一手提着一支桶,桶里还装着一个用剩下的塑料包装纸,一手拿着一个苹果在啃。今天晚饭吃得早,有些饿,哪还管得着干不干净苏泽宇双手抱着两个收起来的置物筐,谢秀平拿着一个,在前面走着只见两人说了什么,谢秀平把手上的那个筐放到苏泽宇手上,从兜里掏出个什么东西,双手像是在擦什么。艾南快步走上去,才看清楚是在擦苹果。谢秀平把擦好的苹果递到苏泽宇嘴边,苏泽宇咬了一口,他才收回手去也咬了一口。“你们两个,真是有句老话叫秀恩爱死得快,懂不懂,还秀”“乖,别闹,待会回去吃夜宵的时候,给文斌打电话哭诉一下你们也秀一个,眼亮一下我们”第79章 背着未来学期快结束的时候,“大山”继续跟进以前拜访过的村子,学校和个人,并给与相应的帮助和反馈。最后还计划去青舟市郊区的一家养老院,走访市郊区几家没有固定工作又没有土地的特困户。这些市郊地方有点像城乡接合部,留守儿童现象十分严重。这次活动后,谢秀平和苏泽宇准备卸下了“大山”主要负责人的担子,转为社团元老,退为幕后了。社团活动都会参加,但是组织和管理的事情就放下了。去市郊区的前一晚,谢秀平做了一个梦。“我两在大街上走着,不知道哪里来的一个八九岁的孩子,硬是要拉着我去一个地方,说是去找你,可当时你就在我后面啊等我回头找你的时候,你居然不见了”“他拉着我,我也不好推开,又看你不见了,就跟着他走了。穿过大街小巷,来到一间房屋,果然看到了你,可同时也看到了二三十个孩子。他们大的有十一二岁,小的还不会走路,他们很多都有残疾或者病症,一直拉着我,让我们帮帮他们。当时我真的好无助,看着他们无助,我好像更无措了看着他们渴望的目光,不知道怎么办,急死我了然后就急醒了”谢秀平醒来后,躺在床上给苏泽宇说着他的刚刚做的那个梦,一字一句的,话语中还带着梦里无措的情绪。“你还是放不下大山吧没事的,我们只是退到后面,又不是不做事了,不管了。你要相信,我们都是大山里生长的野草花,生命力强着呢,奋斗力更强,我们不仅自强,还会帮着我们的同伴一起变强。”苏泽宇一只手抱着他,一只捏着他的胳膊,宽慰道。“起床吧国庆他们去敬老院,他们晚点出发我们去市郊的河坝村回来,还要回城里去香瓜村。昨天已经通知要去的人了,要去早点。河坝村,要早点去才能找到人,去晚了,很多村民都出去找事做了。虽然事先打了招呼,还是赶紧去把事情了解了,不耽搁他们出去做事。至于这城中村香瓜村,下午晚点去,他们做事回来也才找到人。”苏泽宇继续说道。“嗯安排好了就好”谢秀平说着便翻身起来。河坝村位于青舟市郊区,介于城市与农村之间。随着城市规划范围的扩大,该乡作为发展工业的重点乡镇,几年前,村里的土地被征收,作为建设厂房发展工业,导致村民发展传统种植业、养殖业受到限制。厂里也需要小工,但是这些高科技的东西对于很多没有什么文化或者文化水平低的村民来说,他们做不了什么。打扫、搬运等不需要文化的岗位毕竟需求量小,还是有一大部分人家没有地可种,在厂里没有能谋的一个事做,只得让家中青壮年外出打工,导致留守儿童与空巢老人的现象有些严重。河坝村有一条河流,河滩边上是一个占地颇大的厂房。因为有产业的发展,交通那是顺畅得很,路况也颇好,宽阔的水泥马路直通村里。村子里,有几家盖起了小洋楼,特别大气,很有档次。在小洋楼的旁边,也有大平房,也有断墙破壁,也有歪歪斜斜的木房子,也有用石棉瓦盖着屋顶的小房子。土地征收的时候是有补贴的,是得了一笔钱,但是是什么情况导致这种差距呢大家都知道不能做吃山空,也想要钱生钱,蛋生蛋,有人便去做生意了,生意当然有做好了的,也有亏了的;有些自知自己不是做生意的料,干脆盖了房,租给外来在厂里做工的人住,也算是有一笔收入,家有有富余劳动力的去省外找事做,也能增一份收入;也有一些人家,土地本来就不多贫困户,所以补贴没有他们的份,他们继续贫困;或是有补贴,但经历了变故,他们现在很贫困。在村里,有很大一部分村民,他们没有文化,老话“扁担大个一字都不识”,说的就是这一批人。他们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处处需要照拂,既不能外出打工,也不能进附近的厂工作,没有一技之长,更不懂做什么生意。除了家庭开销和应急之外,补贴的钱被他们留来给孩子作为学习费用,他们的希望放在子女身上。希望孩子们能用知识改变命运,不用像他们自己一样口朝黄土背朝天,只为一口吃的。不,现在他们现在连面朝黄土这个资格都没有了。因为没有什么土地可以耕种了,他们得寻求其他的生存之法。当然,这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他们寻求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也是必然的。所以他们自己,每天背着一个背篓,穿梭在街头巷尾,哪里需要苦力,哪里需要建设,哪里就有他们的影子。晴天,在商场门口、天桥附近,找一棵可以遮阴的树,把背篓放在地上,坐在背篓上,等着生意上门。生意来了,便顶着烈日,按照雇主的要求,把事情办好。雨天,就会在桥脚,大楼的屋檐下,商场地下通道入口处躲雨,天一放晴,就会到各个有可能需要搬运苦力的地方蹲守生意上门。冬天也是如此,只会换一些背风的地方呆着罢了。哪家小菜馆买了些菜,提不了,请背篓;哪个逛超市买的东西太多,拿不下,找背篓;哪家商店卸货需要人手,找背篓;


请收藏本站:https://www.hjwyy.com 黄金屋小说。手机版:https://m.hjwyy.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