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屋小说
黄金屋小说 > 佛系林夫人 > 分节阅读 43
字体:      护眼 关灯

分节阅读 43

  佛系林夫人

差别。贾数看了一眼,没什么反应。反正对她来说,只要别全是肥肉,她都不会挑食林如海看着贾数安安静静地夹菜,饭量也没有减少,就算是他夹过去的菜也很给面子地吃了,顿时松了口气。然后,可能今天才表白了,他太高兴,就又开始作死了。在贾数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林如海左一筷子右一筷子地,又把她的碗给填满了。眼见着他又要把她当猪喂了,贾数“啪”一下,将筷子拍在了桌子上:“夫君,我觉得自己吃的还是挺少的,你觉得呢”林如海张口就想反驳,却在对上她笑眯眯的眼神时,默默地将筷子上夹的菜拐了个弯儿,放到了自己碗里。贾数就这么盯着他,直到林如海将碗里的菜吃进嘴里才移开了目光。林如海悄悄松了口气:若桑刚才的表情实在太可怕了等晚上两人并肩躺在床上,贾数才特别认真地告诉林如海:“我身体很健康,家里的饭菜本就很好,只要按时吃饭,我的身体完全能提供怀孕期间的消耗。若是你真的担心我,也可以去请那些特别擅长照顾孕妇的嬷嬷到林家,你不要这么紧张。”明明她至今对怀孕都没什么感觉,林如海反倒更像是怀孕了的那个人,整个人紧张得不行。林如海眼神乱瞟,就是不与贾数对上。好一会儿,就在贾数都快等他答案等得睡着了的时候,才听到他的声音传来:“为夫听大夫说,女子怀孕好比在鬼门关走了一遭,许多妇人平日身体也很健康,但就是在生产时难产,最后没了性命”林如海在被子底下抓住贾数的手,“为夫不想若桑难产。”他从小一直为林家崛起读书,几乎所有的记忆都是与读书相关,自己埋头苦读、与同窗交流读书心得以及向夫子请教读书遇到的问题成婚后的这段时间是他印象中最快活的日子,无论是贾数,还是贾数带来的这些改变,他都不想失去。贾数叹了口气,想想古代这落后的医疗条件,也是无奈了。“你天天与我一同锻炼,难道不知我的身体如何放心,我不会难产的。”她回握住林如海的手,“你要是再这么盲目地给我补身体,把我喂胖了,反倒容易出事。”就算是现代,也有许多因为营养过剩,导致胎儿太大最后生不出来的事例,她怎么可能让自己落到那种境地虽然不知道自己生孩子的时候会不会难产,但至少要杜绝孕期行为不当导致的难产啊。十七岁就生孩子什么的她很惜命的。谁知道林如海听了她的话,反倒更紧张了:“吃多了真的会难产吗”贾数正想承认,却突然意识到一件事:“如果我说是,你不会减少我每顿饭的饭量”想想他这两次跟抽了风似的的举动,她总觉得,林如海真能干出这么丧心病狂的事。果然“如果真的是这样,当然要适当减少部分菜品。”林如海理所当然地开口。贾数:“”她已经不想和林如海说话了,干脆扭过身子,背对着林如海。“若桑”“睡着了”“”又过了半个月左右的时间,林家在京城的书肆传来了消息,林家这个月的红签已经拿到手了。贾数当即让人将之前整理出的书籍文稿等全部送到了林家的印刷坊,经过排版调整,没几天成果就出来了。衙门看到林家书肆送来的,这个月将要印刷发行的书,一个个惊呆了。以前从没有人这样做过,他们总担心这些书印出来也没人买。可这毕竟是林家的事,万一人家就是想要出书图个乐呵呢所以在检查后发现没有不能出现的内容后,便直接盖章同意了这些书印刷发行的请求。如今可真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贾数看向嫁人后明显变得圆润了的赤霞:“赤霞,印刷坊的木制活字做好了吗”如今盛行的活字印刷还是用铜烧制的,成本其实挺高,但贾数印象中,她那个世界的清朝雍正时期,便开始大量使用木制活字印刷书籍了。显然,木制的活字是可以用来印刷的,而且成本也不如铜制的高。赤霞这段时间为了木制活字印刷出府了不止多少次,自然对印刷坊的进度一清二楚:“回少奶奶,印刷坊已经解决了木制活字不易着墨,沾水便容易出现凹凸的问题。”“那就是可以直接印刷了”“是的。”贾数顿时满意了:“那你便将书单,与少爷的这些文章诗词送到印刷坊,让他们每一本都先印刷两千本出来。”赤霞点头,很快退了出去。再半个月,京城内突然有许多小乞丐拿着一沓草纸沿街宣传“林家书肆邀请林探花郎出了本书,写的是他这些年读书以来的心得”,或是“探花郎出了诗集”,或是“探花郎教你如何读书考科举”几乎是每十步便有一个小乞丐在“吆喝”。也不知是那个有才的,还将这些话编成了朗朗上口的吆喝,一些不知内情的小孩儿听了,到处疯跑的时候竟也跟着喊。一时间,京城百姓的耳边全是这些小乞丐宣传林探花出书的消息。有些小乞丐胆子大,见着一个身着长衫的读书人还会追着将手中的纸送上,那些读书人识字,这才了解上面究竟写的是什么这段时间在林家书肆购买林探花的书,会有的优惠措施。比如,林探花这些年究竟是读了哪些书,才会在尚未及冠的年纪就越过其他读了几十年书的老举人,一举拿下了探花之位。也不知是小孩儿的吆喝太洗脑,还是草纸上的内容太让人心动,总之,没一会儿,林家书肆前面便排起了长长的的队伍。走进细瞧,才发现排队的全是身着长衫的读书人。林家书肆在京城开了三家分店,每家相隔甚远,并不会对彼此生意造成影响。这些年来,三家书肆的盈余也都特别稳定,彼此相差不大,所以三家书肆的掌柜根本没有竞争意识,彼此关系特别好。这日,他们一起得了贾数要占用书肆的红签为主家少爷出书的消息。虽然觉得不靠谱,但谁也没有提出反对意见反正每个月的红签根本用不完。若是写的话本儿,他们也许会高兴。但听林家少奶奶的语气,这林家少爷写的书也还是与书肆以前卖的那些书没什么差别。这下子,他们对主家少爷写的书,那是一点期待也没有了。三个人离开文安侯府的时候,一个个摇头叹气,看着对方的眼神都特别无奈。都以为是林如海出书玩儿呢。可等到他们按照伯爵夫人的吩咐,拿银子雇了一群小乞丐在街上吆喝后看着门口排着队等着买书的这些人,东街那家林家书肆的掌柜都惊呆了。不是他见识少,实在是林家书肆开了不知多少年了,可因为卖的都是些正经书籍的缘故,每月至多也就能赚个一两百两银子。掌柜的能力不差,只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书籍昂贵,所以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对书籍特别爱护。一个读书人买一套四书五经,不出意外能用一辈子,你让林家书肆的掌柜怎么赚钱虽然不太能理解这些人为何对主家少爷的书籍那么喜爱,掌柜的也还是特别高兴的让伙计帮忙将书抬了出来:“书肆存货充足,每个人都有大家不要着急”安抚好排队的顾客后,他这才坐到柜台后,喜滋滋地开始算账。只是没多久,这个掌柜的便被自己的话打脸了。书肆的伙计卖出最后一本书后,立刻冲着掌柜的大吼:“掌柜的,探花郎的策论集全卖光了”掌柜的吓了一大跳:“怎么会不是有近一千本”“都卖光了”掌柜的赶紧来到伙计身旁:“怎么回事”伙计还真知道原因:“有些相公看了探花郎的策论集觉得好,便买了十多本,说是要拿去送同窗好友。”掌柜的无奈了,主家一共印了两千本,三家店分一分,每家也有近七百本。这个数量若是放在以前,卖上一年都不一定能卖完,可今日,竟然还不够他听到消息的第一反应就是到其他两家书肆调存货,可还没等他开口,便见另两家书肆派来的伙计跑了过来。“刘掌柜,你们这边可还有策论集我们那边已经卖光了,还有许多人等着呢”“刘掌柜,先将书给我们,我们那边卖得快,胡掌柜都收了好多人的定金了。”一开始说话的伙计回头瞪了后开口这个伙计一眼,“你们怎么能这么狡诈都没书,怎可以收其他人定金”先说话的伙计也有话说:“可若不这样,那些相公根本不愿离开啊”刘掌柜先是深吸一口气,而后摊手指着门口排着队的人:“你们也见着了,我这边也没书可卖了。”两个伙计回头,顿时瞪大了眼睛。后说话那伙计开口:“这些都是想买策论集的”刘掌柜无奈:“买到了策论集的人都走了。”剩下的,全是没买到的。其他人也不是耳聋了,自然听到了几人的对话,站在最前面的那人赶紧开口:“刘掌柜,策论集没了,诗集总还有”因为林如海最出名的就是他的策论,其他人买书的时候,第一眼看的就是策论集。策论集确实写得好,以至于看到的人全都一窝蜂地买策论集,根本没记起林如海写的其他书。偏偏这个人是个策论写得还不错,诗词方面却有些苦手的举子,他在街上拿到小乞丐塞到他手上的“广告”后,一开始来到林家书肆的目的就是林如海的诗集就算林探花的策论才是最拿手的,可他能拿到探花,作诗方面也不可能太差他这话一出口,他身后的人也都跟着附和:“刘掌柜,诗集还有”“有有有,还有好几百本呢。”刘掌柜赶紧开口,“小孔,还不将诗集拿给这位相公”那人很快付了诗集的帐,正抬脚准备走呢,又停下了动作:“林探花只有诗集与策论集卖”刘掌柜当即答道:“不是,诗词歌赋都有,还有读书心得与笔记,若是您买得多,小店还会赠送客人一份探花郎这些年的读书清单。”那人双眼一亮:“每样给我拿一本”小孔都不必刘掌柜催促,便手脚麻利地每样给他拿了一本,又从柜台上抽了一张读书清单递给他:“这位相公拿好,这上面记了林探花考中探花之前读过的所有书籍,可不能弄丢了。”那人点头:“我就是把我的头给弄丢了,也不会丢了这张纸。”他离开排队的位置站在柜台前,认真地核对这清单上的书名,好半天后,才又叫来了刘掌柜:“这上面的书,除了四书五经与全都给我拿一本”刘掌柜的眼睛歘歘歘地直放光:“好嘞,我马上给客人取来。”而在这个时候,其他人随着那人买了一整套书,也都拿着手上的清单在核对自己有哪些书不曾读过。这可是笔大生意没多久,林如海写的那些书全都卖光了。好在清单还有,刘掌柜为了安抚这些人,只能单独开了一个账本儿记下他们要买的书,留下定金后,每人给了一份清单。不过一天的功夫,林家书肆内的存货,除了四书五经这些必读书,其他基本全被搬光了。而其他两家林家书肆的伙计也早在听到“诗集”二字时跑了反正这里也没了策论集,他们还不如回去卖其他书呢傍晚时分,林如海散值回来,正好撞见林家书肆的三个掌柜在贾数与林母面前争得面红耳赤。他走上前,跟林母请安行礼后,直接坐到了贾数身边:“这是怎么了”林母嘴角噙着笑,目光落在贾数身上,眼神十分欣慰。林如海转头看向贾数:“娘子”贾数如今还有些懵:“我之前不是替夫君整理你以前的策论文章,以及你曾写过的诗词歌赋出书因为考虑到可能暂时没多少人能接受,我便只让印刷坊每本书印了两千本。”林如海瞪眼:“这么多”林如海都快被贾数的大手笔吓傻了,“为夫身为伯爵,一月也不过买四五本书,其他学子并不如为夫家境厚实,一月一本都是奢侈。更不用说为夫只是个探花,并非闻名在外的大儒,若桑,你印这么多,岂不是要卖好多年才能卖完”贾数微笑:“我原本也是打算卖一两个月的。”古代可没有知识产权的说法,若是自己相熟的人有了某本书,自己又不愿花钱买,他们的做法一般都是自己抄然后再借给其他人抄读书人有家境好的,可大部分却是家境堪忧,几乎是举家供一个人读书,在有其他选择的时候,怎么可能有人愿意买书而且正如林如海说的那样,林如海就算有个探花的名头,可他毕竟不是闻名在外的大儒那些个大儒别说是探花了,就是状元和榜眼,那都是论打计的。三年便会出一个探花在他们面前,能算什么贾数原本的打算,是一边给书宣传,一边靠口碑慢慢给林如海的书打出名声,然后再慢慢卖。谁知道不到一天,所有书都卖完


请收藏本站:https://www.hjwyy.com 黄金屋小说。手机版:https://m.hjwyy.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