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屋小说
黄金屋小说 > 战国大司马 > 战国大司马 分节阅读 70
字体:      护眼 关灯

战国大司马 分节阅读 70

  战国大司马

d哪怕在正面战场上击溃十倍的一般步卒或许也不在话下。但弱点也很明显:缺乏远距离打击能力,可能敌军的一波箭雨,就能让其损失过重。继蒙虎之后,蒙遂建议改造成骑兵。在此时的中原境内,骑兵仍然是赵国独有的兵种,与战车相比,具有速度更快、机动力更高的优点,尤其是在经过「骑射」训练后的骑兵,其实也覆盖了“弓骑”的能力。但同样的,骑兵的缺点也很明显。首先,骑兵造价太高。在正常编制下,一名骑兵需配两匹战马,交换骑乘,以便始终有一匹战马保持充沛的体力,而战马属于非常珍贵的战争物资,需要经过多年的饲养、挑选以及一系列相关的驯养,并不是说随便什么野马套上缰绳就能当成战马用那种未经人工驯服的马,在战场上必定会葬送骑兵的性命。其次,骑兵的训练太艰难。在没有双边马镫与马鞍这些马具的情况下,一名骑兵需要经过数年的训练,才能掌握熟练的骑术,然而,葬送一名骑兵却只需要一支箭矢。这也正是骑兵暂时还无法作为战场主力的原因,因为它的防御能力太薄弱,无法抵挡弓弩之类的武器。至于第三点,那就是骑兵不擅于攻城、守城,信卫既然作为赵主父的近卫,那么,它必须具备抵御外敌的防守能力,而骑兵的防守能力却非常薄弱在非战略视角。“步弩混合吧。”在思考再三后,蒙仲向一干小伙伴说出他的考量。步,即步卒,很好理解,鉴于所使用兵器的不同,又可以分为戟兵、戈兵等等,主要以长兵器为主。而弩,即指手持弩机的弩兵。早些年韩国就已研制出了单兵可以使用的弩机,此后迅速被中原诸国所效仿,成为比弓更可怕的远程杀伤武器,虽然在射程上并不如弓具,但在几十丈范围内中等距离下,弩机的杀伤力非常可观,jūn_duì 制式的牛皮甲胄,根本挡不住这种武器。其次,弩兵的相关训练最简单。其余兵种,无论是战车兵也好、骑兵也好、弓兵也好,都要经过长期严格的训练,拿弓手来说,拉弓的角度、力量,将决定箭矢的射击方位与射程,这是每一名弓手都需要烂熟于心的。但弩兵不需要,弩兵只需要掌握如何瞄准、如何扣下扳机、如何装填弩矢,就能立刻投入战场。但反过来说,弩兵的缺点也很明显。首先,弩兵会因为射程关系而被弓兵克制;其次,弩兵装填弩矢的速度慢,那射击间隔,别说骑兵、战车,就连步卒也足以趁着这个空档冲到弩兵面前,而一旦被敌军突进,弩兵的反击能力远远不如一名普通的步卒;再次,弩兵的杀伤力取决于手中的弩机,而一旦弩机出现故障,那这名弩兵的作用多半就连步卒也不如。这也正是当蒙仲说出“弩”这个词后,乐毅脸上露出迟疑之色的原因,因为在他看来,弩兵的局限性非常大,投入战场使用,一支善于突进的战车队就能杀地弩兵片甲不留。而对于蒙仲则解释道:“我信卫作为赵主父的近卫,首重防御能力,而步弩混编的编制最适合防守。”乐毅这才释然:仅仅只是作为近卫的话,步弩混编其实倒也足够了。不过,虽然打算采取步弩混编的方式,但蒙仲却希望做的更好,说白了,即希望每一名士卒同时兼顾步卒与弩兵的能力。在得知蒙仲的想法后,诸小伙伴都有些发愣,而乐毅更是忍不住问道:“你莫非想训练一批「魏武卒」”魏武卒,那是魏国乃至中原曾经最强悍的jūn_duì ,由名将吴起亲手训练,号曰「武卒」,每一名士卒都穿戴三重甲胄、手持长戟、腰挂长剑、背负劲弩,能应对各种情况的战场,曾经创下过以五万武卒击溃秦国五十万jūn_duì 的壮举,迄今为止各国没有任何一支jūn_duì 具备像魏武卒那般的能力。“既然要做,为何不选择更高的目标呢”蒙仲笑着说道。听闻此言,乐毅与蒙虎、蒙遂、向缭等诸位面面相觑,旋即,心中仿佛一下子就被点燃了热情。毕竟那可是魏武卒,曾经乃是直到如今,都是中原作战能力最强的jūn_duì ,没有之一。“但是魏武卒的根基”乐毅仍提出他心中的最后一丝疑虑。无他,是因为魏武卒最关键的根基,是魏国给予这些士卒的特殊待遇,比如高抚恤、免征税等等,这使这些魏国士卒能毫无后顾之忧地为国家赴死,而信卫,并不具备这样的特权。对此蒙仲笑着说道:“这个慢慢来,我信卫乃赵主父的近卫,终归能获得些特殊待遇的。”乐毅闻言点点头,旋即有些兴奋地问道:“具体怎么做”蒙仲想了想说道:“待遇、军备、粮饷这些方面,我会去想办法的,至于训练武卒最注重的就是体能,先加强这方面的训练,阿毅,先由你来训练士卒的体能,让阿虎、阿遂他们协助你。”乐毅与诸小伙伴们点点头。于是乎,当日乐毅就对五百名信卫展开了体能方面的训练,说白了就是负重跑步,在蒙仲的建议下,乐毅要求每一名信卫都到营外的树林中砍伐一棵树木,削去枝干变成圆木后,扛着这根圆木绕着军营跑步。而蒙仲,则再次拜访赵相肥义,向后者请求拨给军备。不得不说,当看到蒙仲在竹简上所罗列的武器与装备后,肥义也是有些发愣,因为蒙仲向他索要了一千五百套皮甲、五百套长戟、五百套长剑、五百套弩机以及相应的弩矢,肥义在中原住了那么多年,岂会不知魏国武卒的装备此子的心很大啊。肥义暗自感慨道。但即便如此,肥义还是很爽快就应允了,毕竟信卫是赵主父的近卫,就算蒙仲索要的武器装备有些多,但也在允许范围内毕竟只有五百人的编制嘛。很快地,这件事就传遍了邯郸的名流,传到了诸如安平君赵成、奉阳君李兑、阳文君赵豹等人耳中。安平君赵成对此笑谓道:“此子竟要训练一批赵武卒么”奉阳君李兑亦是摇头说道:“那蒙仲,自以为他是吴起么”没有几个人将这件事当真,反而觉得蒙仲太过于狂妄,竟想着效仿魏国的魏武卒,简直不知天高地厚。“看此子日后如何收场。”这些人对此暗暗冷笑。他们觉得,过不了几日,蒙仲就会发现他的好高骛远是多么的愚蠢。第099章 新营新制几日后,阳文君赵豹为蒙仲所率信卫新建的军营,便在邯郸城东面的「肥邑」一带建成了。肥邑,顾名思义,即赵相肥义的封邑。当前几日得知蒙仲希望在邯郸附近建造一座军营时,肥义便提出了善意的建议,邀请信卫军在他封邑的东北方向靠近漳河的位置建造营寨,并笑称“可以顺便保护他的封邑”。得到军营建成的消息后,蒙仲先请见了阳文君赵豹,然后在赵豹的带领下,一同去巡视了新军营的情况。新军营坐落肥邑的东北侧,在“s”形漳河的西侧,附近有不少树林,还有两座矮丘,地形颇为复杂,很适合用来训练士卒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蒙仲接受了赵相肥义的善意,将新营定在了这里。据赵豹所介绍,这座军营暂时只建造了主营,规模在千人左右,总共动用了五千名役夫。但据蒙仲目测,这座营寨的规模却远远不止千人,原因就在于赵豹在主营旁还建造了辅营那是用来安顿“编外人员”的。所谓的编外人员,即指一支jūn_duì 所属的编外杂兵,这些虽然称作兵但实则与民夫没什么两样的编外杂兵,平日里将负责军营上下的所需与杂事,比如运粮、做饭、种菜,甚至是垦田。在中原,但凡驻扎在偏远地区的jūn_duì ,基本上都是这种模式:在编制内的士卒安心训练,而编外兵卒则负责编内士卒的一切所需。据赵豹所说,这大概是接近一比一的比例,就拿蒙仲的信卫来说,五百名信卫的编制,大约可以得到五百名左右的编外杂兵,这些杂兵一般都是由服役的赵人组成,但也会由少量充军的刑徒来补充,区别在于服役的赵人在满了服役期限后就能离开,而刑徒则会一直留在军中,除非逃亡或者死亡。“多谢阳文君,多谢肥相。”在巡视过新落成的军营后,蒙仲颇为感激地对阳文君赵豹说道。虽然彼此的政治立场有些不同,但不能否认,阳文君赵豹其实并不像传闻中所说的那样难以相与当然,这仅仅只是蒙仲的观点。“无需客气,老夫也想看看,你小子究竟能做到什么地步”说到这里,阳文君赵豹斜睨着打量了蒙仲几眼,最终还是忍不住问道:“你小子真打算训练一批赵武卒么”“君侯是觉得在下不自量力”蒙仲笑着反问道,其实他近两日也听说了一些消息,比如安平君赵成与奉阳君李兑都不认为他能办到,正等着瞧他的笑话。对此其实蒙仲是很纳闷的:您两位真的闲到这种地步了么“呵。”在听了蒙仲的话后,阳文君赵豹摇摇头说道:“吴起训练的魏武卒,其实并非不能效仿”的确,虽说吴起是名将,但他训练的魏武卒,难道就真的不能复制吗连赵主父这等雄主都不能效仿事实并非如此。还记得乐毅在前几日所说,魏武卒的根基,乃是魏国对于武卒的特殊待遇魏国明文规定,只要是被选入武卒的百姓家庭,整户都能免除税收;倘若是战死的武卒,其亲属每年还能得到国家拨给的抚恤,直到家中的男丁成人。正是因为这套优厚的抚恤政策,才使得魏武卒在战场毫无后顾之忧。可这条优厚抚恤政策的背后是什么那是魏国的经济因此被拖累,被越来越多的“武卒户”所拖累,要命的是魏国又不敢收回对魏武卒的优厚待遇。是故,包括赵国在内,其他中原国家并非不能复制魏武卒哪怕达不到吴起时期的魏武卒,七八成至少也能办得到吧可为何其他国家都没有复制魏武卒呢就是因为他们看到了“武卒制度”的弊端。当然了,似今日蒙仲这般,弄五百名士卒效仿魏武卒,这倒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在下既然受命为赵主父训练一支近卫,自然也希望训练一支出色些的。”蒙仲笼统地回答道。阳文君赵豹上下打量了几眼蒙仲,最后点点头笑了笑,没有再说什么。回到赵豹的军营后,蒙仲告辞了前者,与乐毅一行人带着率下五百名士卒,搬到了他们的新军营。正当信卫士卒们在新营内整顿住处时,蒙仲将乐毅、蒙遂、蒙虎等一干小伙伴召到了帅所,与他们商量军中职官的问题。军职,天下各国皆有不同,虽然大抵都出自周礼,但也少许的不同,且容易出现混乱。因此,蒙仲便按照鹖冠子的「天曲日术」,重新规划了军中的编制:五人为一伍,设伍长;二伍为一什,设什长;五什为一屯,设屯长;二屯为一卒,设卒长百人将,五卒刚好五百人。即采取「五二制」,蒙仲认为这样最简单易记。对此,乐毅等人并没有什么意见。在确定了五二制作为军中编制后,接下来即要选出五名卒长。不过在此之前,蒙仲点了乐毅、蒙遂二人担任他的辅佐,毕竟信卫的待遇,还需要他出面与赵相肥义等赵国的重臣商谈,当他不在军中的时候,乐毅、蒙遂将代替他训练士卒。对于乐毅出任「佐军司马」,诸小伙伴当然不会有什么意见,毕竟乐毅的祖上出过乐羊、乐舒、乐池等当世名将,且乐毅自由便熟读兵法;至于蒙遂,诸小伙伴就更加不会有什么意见了,毕竟彼此关系亲近。于是乎,就剩下武婴、蒙虎、华虎、穆武、向缭、乐进、乐续七人,他们将争夺五个卒长之位。至于争夺的标准,那自然就是武力呗。“我退出。”向缭率先表示退出争夺,毕竟他在一干人当中,并不以武艺见长。见此,蒙仲便对向缭说道:“阿缭,那你就掌军需吧。”所谓军需,即后勤官,即统率那五百名“编外杂兵”的长官,平日里需负责的事物非常繁多,蒙仲认为脑筋灵活的向缭自然能够胜任。“交给我吧。”向缭耸耸肩接受了。于是乎,还多出一人。看了眼沉默不语的武婴,又看了看摩拳擦掌的蒙虎、华虎、穆武三人,乐进、乐续兄弟对视一眼,旋即,乐续也退出了。乐续亦有自知之明,知道若比拼武艺,他根本不是武婴、蒙虎、华虎、穆武四人的对手,索性就主动退出。见此,蒙仲便任命他为军备官,负责军中器械的保管、维护、修缮等等。在向缭、乐续二人退出的情况下,武婴、蒙虎、华虎、穆武、乐进五人,便当仁不让地成为了军中的五名卒长。在商量完毕后,蒙仲召集了率下的五百名信卫,在这些士卒面前任命了诸小伙伴。不得不说,在蒙仲一干等人当中,目前就只有蒙仲有些威信,其余乐毅、蒙遂、武婴等人,那五百名士卒对他们并没有多少敬意,这也难怪,毕竟这些士卒基本上都在二十岁到三十岁左右


请收藏本站:https://www.hjwyy.com 黄金屋小说。手机版:https://m.hjwyy.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