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屋小说
黄金屋小说 > 我修的文物成精了 > 我修的文物成精了 分节阅读 83
字体:      护眼 关灯

我修的文物成精了 分节阅读 83

  我修的文物成精了

d路五分钟,别的事啥都没干,心心念念的来找她算这笔陈年老账不过确实是她发的,账她也不能赖,只好躺平任嘲。“这个嘛,没什么别的意思,都是字面意思。”她从容地给老古董上课,“很正常,就是纯社交,我们现代社会也不讲啥男德女德,如有误会,请自行调整心态”“纯社交”希孟一副“地铁老头看手机”的表情,“你们现代女生跟一个生理性别为男的一起纯睡觉是纯社交”他好歹也混在人类社会里生活了好几个月啊把他当傻子耍。佟彤:“比如我坐卧铺火车,对面铺位上睡了个大哥,我俩萍水相逢,顶多有个泡面之交,这就是我所说的正常。如果我说我跟这位大哥同车入睡,字面意义也不能算错,大哥也不能小心眼地认为我诋毁他”希孟虽然说对现代社会的了解可谓包罗万象,但毕竟在某些方面缺乏实践经验,听了她一席话,虽然总觉得什么地方不太对,但也只好“自行调整心态”。“所以你管这叫正常”“正常。”佟彤斩钉截铁。她觉得自己在往渣的方向一路跑偏,远远偏离了这次讨论的重点。蓦地打住,诚实地叹口气:“不过如果你不喜欢,我回去把这条给删了。不生气,么么哒。”“不是删不删的问题,”他依然揪着她的态度不放,而且变本加厉,突然抛出另一个议题,“对了,那个视频怎么回事”换了别人,平白听到“视频”俩字,谁知道他所指为何。但佟彤一下子反应过来了。他还纠结那个角度清奇的视频呢。明明是她给他戴墨镜,在某些无良主播的镜头下,怎么就好像成了按墙表白似的难怪人家主播是网红呢。化腐朽为神奇。佟彤笑容逐渐尴尬,好在她对此也早有“应急预案”。她说:“这个嘛,你知道现代网友喜欢组c,网上看到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人都能给人家yy出十万字小说,所以我们这个吧真不算什么。也属于互联网时代中的正常现象。正常”她忽然住口。前面一条阔河,把路截断了。破败的路基和浑浊的河水组成一张大网,什么东西烧焦了,刺鼻的味道随风飘散,把人从互联网时代一路横拖倒拽,拽回了苦难的战争时期。硝烟气味浓重,远处隐约传来人声。河边原来大概有个简易码头,此时已经七零八落,成了一片漂浮的废墟。几根粗大的木材拦腰折断,断面支离破碎地朝天支楞着,有些地方断断续续地冒出灼热的火苗。而河中间“看”佟彤倒吸口气,“有人落水了”落水的不止一个人。在浑浊而湍急的河面上,几艘木船船底朝天,随着水流剧烈晃动。水面上挣扎着十来个人,凭着碎木、绳索。艰难地往岸边逃离。水面上还漂着二三十个简陋的竹筏。在现代,佟彤只是在景区的“竹筏漂流”项目里见过这种交通工具;而现在,每一排竹筏上,都严丝合缝地托着一辆重型大卡车每个竹筏上都有一个筏工,撑着细长的竹竿,跻身在卡车前方的狭小空间里,不知所措地左顾右盼。想必是个战时的运输小队。防空警报响起时,卡车已经装上竹筏,下也下不得,只好硬着头皮渡河。原本日军飞机只是轰炸近旁的机场。但偏巧一颗炮弹落入河中,瞬间引发一波巨潮。潮水滚滚涌下,冲垮了码头,也将整个竹筏编队冲得七零八落。车身和竹筏的宽度不相上下,一辆辆庞然大物完全超过了竹筏的载重。许多卡车的轮子已经没入水中,惊险地左右摇晃。“靠岸靠岸快靠岸”惊惶的筏工们撑着竹竿,在湍急的水流中左支右绌,试图将摇摇欲坠的竹筏撑近岸边。但码头已经冲毁。十几个伤者横七竖八地倒在周围。还有不少落水者侥幸爬上岸,不顾流血的伤口,飞速返回岸边,搬动一块块碎木,拼力游到河中央,将木块栓牢在竹筏上,一点一点增加竹筏的浮力。杯水车薪。忽然一阵浪头卷来,几架竹筏发生连环交通事故,砰的一声撞在一起。水中一人被粗硬的竹头打中后脑,瞬间扑进水中。冒出头的时候,污浊的浪花跟着泛起血色。咔嚓嚓,一架竹筏缓慢开裂。筏工惊惶地叫着什么,蹲下身去试图修补。但卡车的重量何其大,他按下葫芦起了瓢,拴住了一处,又有好几处咔嚓咔嚓碎掉。不一会儿那竹筏就出现好几个断裂点,从下面挤出一股股浑浊的波浪。筏工绝望地喊了一声,纵身跳下水逃命去了。“不许逃都给我渡河快快一辆车都不许沉”年轻的指挥官穿着湿透的军装,一边嘶声大喊,一边大步跨过废墟,涉进了齐腰深的水,攀上了正在散架的竹筏。岸边几人齐声惊叫:“长官长官注意安全”那长官跳上已经开了门的驾驶座,连门都没关,轰然发动卡车。轰隆半截轮子浸在水里的卡车向后猛倒,直到后轮几乎沉入水。然后在一片惊叫声中,全速直冲脆弱的竹筏四分五裂。与此同时,卡车攒足了速度,一跃腾空,向河岸冲去。水波汹涌,淤泥飞溅。卡车车头冲出水面,惊险地落在了河岸之上,熄了火。而车轮则卡在了河床的石块中间。车身悬而又悬,挂在一片浊浪中央。呼啦一下,岸上的人,连同那些轻伤的,全都一拥而上,以各种姿势撑住卡车的挂厢。有人回头朝佟彤大喊:“愣着干什么快来帮忙推车”大约是把他俩也当成运输小队的同伴了。佟彤犹豫了一秒钟,卷起旗袍下摆,拉着希孟叫道:“去”为了这点辎重把命都搭上了,不管这是啥队伍,起码说的是中国话。再说好不容易将那卡车推上岸。年轻长官从卡车里跳了下来,一双军靴浸在水里。他腰间别着枪套,内里一把黑漆漆的手枪。而另一侧一架小型黄铜望远镜,从他的皮包里滑了出来。镜筒还没落水,就让他眼疾手快地捞住,揣回包里。佟彤使足了力气推车,眼下手脚酸痛,找了块干燥的空地,半天才喘匀了气。终于,所有的卡车都安然靠岸。运输小队颇有负伤的。有人默默地坐在原处包扎伤口,有人大口大口的喘气休息。她发现,并非所有人员都是军方。整个运输小队里,绝大多数都是军官将士,有些佩着枪,有些带着军刀;而还有几个则明显都是文职:一个穿着长衫,大腹便便,一个戴着眼镜,瘦骨嶙峋,甚至还有一个穿旗袍的女性,看样子都像学者,仿佛是临时从哪个大学教员休息室里集体拉出来的。军士们看起来都是年轻没什么文化的,对这几位学者很是尊重,饮食物资都优先给他们使用。所有人都狼狈不堪,挤在一起休息,脱了湿衣服,拧出里面的泥水。拥有黄铜望远镜的年轻长官走到佟彤面前。“高博朗,北平人,陆军炮兵学校教员,上尉。”他声音低沉,眼窝深邃,目光犀利得如同腰间那黑洞洞的枪口,“敢问两位是什么人”刚才所有人都在抢救卡车,局势一片混乱;现在大伙歇下来,立刻就能看出有两个不属于这个队伍的陌生人。希孟刚把墨镜摘下,藏回衣袋,和佟彤对望一眼,口型说:“太爷爷。”混血、军官、望远镜,百分百就是高茗那位失踪的太爷爷。看来这智商有限的望远镜起码也知道认主,“奉命穿越”之后,就回到了它应有的位置太爷爷的皮包里。然而高太爷并没有自动把眼前这两位当成友方单位。他抿着薄唇,神色警觉。“平民防空警报没听见出城躲避也不至于来这么远吧府上贵姓有证件吗”民国时期民生凋敝,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高博朗看着眼前这个面白唇红的小姑娘,还有她身边那个衣衫整洁的翩翩佳公子,第一反应是住在成都城里的、谁家的少爷小姐。因此语气也还算客气,没有一上来就把人绑了。佟彤也知道如何搪塞,为难地说:“证件么,刚刚水里冲走了”这倒是真话。刚才大家都跳进水里推车,水面上漂满了这些人身上来不及固定的的杂物手帕、布袋、纸张什么的。佟彤似乎隐约看到,希孟从现代带来的那个保温瓶也在随波逐流,不知何时从她身上掉了。倒也不算坏事。否则让这个高太爷长官看见,那就是平白给自己贴上“可疑”的标签。余光看到希孟朝她使眼色,目光落在高博朗的皮包上。他是在提醒,望远镜才是第一要务。佟彤当然明白这个道理。但高太爷枪支在手,此时占据绝对武力优势,她总不能上去明抢吧最好是先取得他的信任,然后想办法把望远镜“借”出来好像不是一朝一夕间能办到的她定了定神,反问:“敢问诸位是哪里的队伍”她唯一开挂的地方,就是历史课背过的那些中国现代史。要是能问出这位太爷爷的任务和去向,便有希望推理出更多的信息。可她对此也不抱太大希望。背过的词条都太宏观了,一句话轻飘飘的带过无数鲜活的细节。她现在身处的这个节点,尽管令人心惊肉跳,但丢到那巨幅的历史画卷里去,也不过是沧海一粟,不值一提。她这话一问出来,高博朗却面色一变,十分生硬地看了看她,怀里摸出个油纸袋,掏出一张纸条怼到她眼前。“不关你事。”佟彤根本没看清那纸条上写的什么,只看到末尾一个大红公章。那上面写的什么也不用猜了,大概是“乱问者斩”之类的吧。一个副官凑过来,对着高博朗的耳边说:“川康绥靖公署刚刚下来的通报,此地可能有日军谍报人员潜入,叫各单位提高警惕。”这话可能是有意让佟彤他们听见的,那副官说完,观察他们的反应。佟彤马上急了:“长官别开枪,是自己人”副官冷笑:“谁跟你是自己人。”“我等也是京城来的。”希孟突然上前一步,盯着高博朗的双眼,缓缓开口,“南京方面派我们来确认这批宝物的安全。”佟彤完全没听懂他的逻辑。但高博朗脸色骤变,蓦地拔出枪,对准希孟胸口。“你说什么”希孟对佟彤轻轻摇手,表示这种武器对他没伤害。他斜睨着枪口,轻声笑道:“中国人吓唬中国人”长挑的凤目里映着码头上的簇簇火光,目光仿佛有重量,压得高博朗有点喘不过气。他的外表年轻而单薄,却仿佛有着千年积淀的庄严气场。不论什么人跟他的目光对上,都不由自主的后退一步,下意识地避开他目光审视的范围。高博朗收起枪,指了指后头歪七扭八的卡车队,硬邦邦地说:“那么你看到了。我的人一半挂了彩,东西一箱不损,一箱不少”希孟朝他深鞠一躬:“辛苦了。非常感谢。”三十辆卡车,此时熄火的熄火,泡水的泡水。经过紧急维修,总算艰难地起死回生,只剩下几个彻底散架的,眼看回天无望,算是报废。说也奇怪,希孟说了那两句话之后,高博朗就没再问别的。虽然并没有把他们当“自己人”,但也至少客客气气的,让他们“请便”,然后自行指挥队伍。高博朗命人将报废车辆上所载的箱子卸下来,装到完好的卡车上。那些箱子规格严整,一米来长,半米宽高,用木条牢牢钉实,每个箱子上都蒙着粗长的封条,写着日期和点验者的名字。然后整整齐齐地摞上卡车后厢,再盖上一层层的防水布。随军的文人们仔细检查每一个箱子。有的封条浸水烂掉了,就换新的。然后在小本子上认真记录,依次签字,手续繁琐而规整。有些箱子看似沉重,有些却轻盈得仿佛只装了空气。然而人人都对它们轻拿轻放,好像捧的不是粗木条箱子,而是慈禧太后的生日贺礼。忙了半天,还剩下约莫二十来箱,怎么也塞不下了。高博朗命通讯兵去打电话,让成都方面派一辆新车。他手下的军士们伤情都不甚乐观,很多只是做了简单包扎,原地等待救援。希孟示意佟彤一起过去帮忙搬箱子。队伍急需人手,高博朗也就默许了。几十个士兵荷枪实弹的围着,他俩还能上天不成他站在高处,手抚枪柄,警觉地看顾四周。佟彤跟希孟聊天:“你方才说他们运的是宝物是随便说说呢,还是”“我从来不瞎说,”希孟跟佟彤合力抬起一个箱子,一边说,“赵老师的直觉没错。这地方确实曾有大量文物聚集。”佟彤听他没头没尾一句话,先是不解,随后一低头,看到自己手里的木箱子。她轻轻一吐舌头,“开、开玩笑”希孟朝下头努努嘴,“如果我感觉没错,这里面应该是四件汝瓷。”佟彤胳膊一软


请收藏本站:https://www.hjwyy.com 黄金屋小说。手机版:https://m.hjwyy.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