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屋小说
黄金屋小说 > 民国草根 > 民国草根 分节阅读 28
字体:      护眼 关灯

民国草根 分节阅读 28

  民国草根

d劳动改造的地方吗第五十五章 抱犊崮土匪可是转头再一想,就王栓子平日中表现出来的种种作为,一个老油条,碰到了这样的事儿,一定有他的应对方式的。说不定,那十存一里边就有他一位呢。说实话,邵满囤对于王混子的预估是正确的。丘村的王栓子的确是碰到了抱犊崮的响马,并且运用自己多年逃窜的经验,躲过了对方第一次的抓捕。这响马抓壮丁,也不是什么人都要的。人家抓一个七老八十的人去山上,干不了活不说,纯属是浪费粮食。所以,这抱犊崮的人,先一开始,就是奔着那群身强力壮的人去的。那王栓子在聊城县经过了这么多天的劳动改造,那可是有了肉眼可见的改变。人瘦了,却也精干了。在山庄中干的农活都是下死力的,但是,初老爷却能让大家吃的饱。到了最后,王栓子那一身的软皮儿,竟然还练出了一层腱子肉。变成了一个精瘦的人。可是,他性格上的油滑劲儿却是一点都不老少。王栓子在远远的看到了一队人骑着马朝着这边冲过来的时候,第一时间,就扛着锄头飞奔了起来。周围的农人们茫然四顾,王栓子他一骑绝尘。本来一个农人的单独逃窜,是引不起这股响马的任何注意的。但是今儿个带队的,偏偏是好久不下山溜达的孙美瑶本人。他端坐在高头大马上,用抢来的望远镜,看着田地里荒野中,那个用z字形走位,越跑越远的农人,就露出了颇感兴味的表情。当他将观察完了这周边的情况后,就将望远镜一放,摸着下巴跟身旁的二当家的说到“你看见那个人没是个人才啊”“咱们山寨现在就缺这样机灵能干的人才,去,把他给抓回来吧。”孙美瑶身旁的汉子,名叫王大虎,是孙美瑶在山寨中最信任的人。在听到了大当家的话之后,这位粗拉拉的汉子,当场就吼了一声“是”随即一拍马背,就朝着王栓子逃窜的方向追去。这两条腿的人怎么可能跑得过四条腿的马。等到孙大当家的叫手下的兄弟们将这个山庄在外劳作的佃农以及零星的几个没跑走的护卫给人捆起来了之后,那边追过去的王大虎,也回来了。能看得出来,王栓子应该是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抗。瞧着王大虎把他抓回来时所呈现出来的姿态,不难看出,反抗的还挺激烈。现如今,这庄子里刚被孙美瑶抓了壮丁的农人,只是被双手反剪,用一根麻绳串成一串儿罢了。可是被这王大虎单独追回来的王栓子,却是被捆成了一个葫芦。都被捆成葫芦了,还不忘记反抗,在马背后面跟个虾米一样的一拱一拱呢。瞧得孙美瑶只觉得有趣,再抬头往王大虎瞧过去的时候,却是憋不住的笑了。原是什么这王大虎的眼眶,竟被人捣了一个乌眼青,下巴底下还刷了三个血道子。就与他前两天下山去找自己的相好的,却忘记了带钱时的遭遇一模一样。怎能不让孙美瑶以及身后的一众人,回想过往,然后发出桀桀桀桀桀的嘲笑声呢。这笑实在是太过于肆意,让不明所以的初家庄农人们是瑟瑟发抖。这果真是山东最有名的悍匪呢,一个个都是神经不正常的狠人呢。于是乎在土匪们笑完了之后,无论是地上走的,还是马背上趴着的,都老实了。他们这几十号的人,这一路上就再也没激烈的反抗过。这大概就是王栓子被抓捕上山的全过程。当然了,还在村里好好的搞他的茶棚子,大车店的邵满囤又哪里会知道呢若不是今日三少爷说起,邵满囤都不知道,那王栓子曾经碰到过这倒霉的时日。在邵满囤在得知了这几日是山东省的动荡之日了之后,就把这事给记在了心里。他一定要找个机会,跟村里的人叮嘱一下,再出门的时候可要小心。想到这里,邵满囤的手收拾的更利落了。不过片刻,茶棚子里所有的工具都被归置到了大板车的上面。只剩下那个孤零零的旗杆,还戳在原地。邵满囤并不打算将这根旗杆放倒。他反倒是从车上取下来了一个纸糊的大灯笼,用火将其中插着的洋蜡给点着了。一手擎着灯笼,一手抱着竹竿,蹭蹭蹭往杆儿顶上爬去。不过噌了十几下,就爬上了旗杆的顶部,那上边有个邵满囤先前就做好的小勾子,一搭手,就可以将灯笼给挂起来。这个时候,天儿已经渐渐的擦黑了。用火红的纸张糊起来的大灯笼,在黑夜之中瞧着特别的明显。不说别的,无论是从哪个方向过来的行脚的商人,都能看到这个在夜空中孤独闪烁的灯笼。刺啦啦邵满囤从旗杆上滑了下来。底下的三少爷还挺好奇,梗着脖子瞧着那个在风中微微晃动的灯笼“嘿,我说,这风大一点儿不会被刮灭了吗”而邵满囤却是摇了摇脑袋“不会这灯笼是丘村最好的篾匠给箍的,上边还特意糊了三层的糨子。”“等闲的风是吹不破这灯笼的。”“还有,少爷难道没有发现,在灯笼的底部也做了一个钩子吗”“说是挂着的,实际上却是固定在旗杆上的。”只要是吹不破纸,这灯笼就折用呢。说的初邵民恍然大悟,又觉得这个小长工有几分本事了。这就对了嘛。小长工现在一天就能赚一百个大子儿了,那他以后肯定就能赚一百个大洋莫名又有了信心的初邵民欢天喜地的领着民团将邵满囤给送回了初合盛大车店,美其名曰怕他家的小长工被响马给劫走了。可是跟在初邵民身旁的长枪却是知道,这抱犊崮的响马都已经撤走了三天了。他家的少爷只不过是找了一个有趣的伴儿,打发一下时间罢了。省的他早早的回家,就要被家中的上下,除了他二姐意外的所有人念叨。作为初家老少爷们中地位最低的一位,他的日子也不好过啊。第五十六章 兴盛在长枪的轻叹声中,初邵民与邵满囤恋恋不舍的道别。而邵满囤终于可以将大板车拉到大车店的后院,去瞧瞧这大磨坊内的生意如何了。今个儿晚上是大车店对外营业的第一天,他就没打算回家去。若是没有什么意外,他要寻个时间,从家里收拾些得用的零碎,暂时就在这大车店之中安营扎寨了。一边想着,邵满囤就进了老卓头的屋子,现在他就守着磨坊半掩着的门口,瞅着门外,瞧着有没有寻路的客人了。“一切可好啊卓叔”见是邵小子来了,老卓头的眼睛都快笑没了。“好,好的”“后院改造出来的单间,已经租出去了一间,这不是最主要的,主要是这个客人是做骡马行生意的买卖人嘞。”这意味着什么、牲口多呢。那个已经扩容了的牲口棚子,竟是被他一个客人给塞了大半。三四头驴子,加三四头骡子,再带着两头小牛犊。就跟同等数量的客人,也没啥区别了。“还有,刚才那位客人要了饭,还在咱们店里定了早起的干粮。”“俺都让俺家那口子在后厨准备上了,你放心啊,你不在的时候,这个店的客人,俺肯定给你伺候的好好的。”你当怎么回事,老卓头干嘛这么热情还不是经过邵满囤这么一改了之后,原本就要关了的大磨坊就有了新的起色了。而他老卓头,不但不用失业了,还因为这大车店之中增添了这么多个职位,让他的婆娘也找到了一个活计了吗。大车店后厨缺个做饭的人,他婆娘就给顶上了。等到店子的名声打起来了,邵满囤还说要招两个在店里招呼的店小二呢。那时候,他家的两个儿子,总有一个不用再面朝着黄土地,给地主家当佃农了。这里的工钱虽然不高,但是一日里两顿饭却是管的。无论到了最后能拿多少,都是他们白赚的啊。感慨于面前的这个年轻人的能干,老卓头对这个店是更加的上心了。他瞧着天儿马上就要黑了,就跟邵满囤报备了一声“俺去给后边的草料棚子添点食。”“今儿个俺让人去附近的村里宣传了一下免费磨粮食了之后,还接了几个活计。”“那磨完了的麸糠全给留下了,正好给棚里的牲口加料。”多好啊,开磨坊的哪里会操心草料的问题。这就是邵满囤在大磨坊的基础上改革的信心。客人带动了生意,生意拉来了客人。四里八乡的村民们,瞧着这里的热闹,那想要精磨个粮食,又不想费自己的工夫的人,一定会来这用牲口拉磨,可以多磨两遍的大磨坊的。等时间长了,哪怕家中有小磨盘的,也会多走上两步,带粮食到这里来磨磨。再加上初家留存的别院里的口粮活,用极其廉价的价格跟附近的孩子收购些干草料,就可以供给这南来北往的大牲口了。这买卖等同于零消耗的自给自足,每多一头牲口,就是白赚一份的钱,这才是初合盛大车店兴盛起来的底气。又在店里转了一圈的邵满囤,拎着一个与三岔路口上挂着的同样的灯笼就走到了大车店的门外,也同样的给大车店的门外,挂上了这么一个明显的标志。这下子,距离的不算太远的三岔路与大车店就因为这灯笼完美的连接在了一处。光是这样还不够,邵满囤还想着等到琐碎的事情处理完毕,大车店的生意步入正轨了之后,他还要用店里盈余的钱,来修一修店面与三岔路口之间的道路。有了一条直达的通道,能为他们的大车店带来更多的客流的。邵满囤想的十分的详细,就在他打算返回院内眯上一会的时候,他的身后又响起了车马的声音。黑夜之中有问询的声音从路那边传来。“这里是有间大车店吗”实在是路边的旗杆上,挂着的红灯笼下,那明晃晃的一个店字儿太过于引人瞩目了。而邵满囤回答的很快,他脸上立马就摊上了笑容,将初合盛的大门给打了开来,朝着院内高声的喊了一句“客官,里边请呢”得到了肯定的回答,黑暗中的声音也欣喜了起来。在温暖的灯光下,一个接着一个赶路不及的行脚商人就来到了这个打车店内。靠在后厨的老卓头应声的出来,老脸笑的像是春天的稚菊,就将这后来的三位客人加一辆牛车给引进了店内。一间大通间的灯,就被点了起来。而初合盛,就这样逐渐的昌盛了起来。早春三月,花叶新生。就如同这三岔路边上的大磨坊一般,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春日。路边的茶棚子,已经变成了由稻草和细木枝子搭建起来的茶屋,可以为风雨之中前行的茶客们,一处避风遮雨的地方。茶屋的当中,早已经不是最开始的简陋粗糙。而是已经架上了桌椅板凳,灶台前柜。此时在茶棚之中忙碌的,竟不是邵满囤而是一个脸生的年轻面孔。这新来的人年纪不大,可却十分的能说会道。一边推销着茶棚中自带的茶水点心,还一直把话题往夜里行路不安全的方面赶。待到这棚子中的歇脚客纷纷认同的时候,他再顺带手的,将初合盛大车店的好处普及给茶棚就坐的客人们听。而这些人当中,竟有不少的人是听过初合盛的名号的。无他,着实方便罢了。南来北往之人,最注重的就是口口相传的口碑。而初合盛就属于口碑着实不错的那一拨了。盖因这店子,经济实惠,包顿的饭食,也是实在。伺候牲口,舍得参杂精料。贫苦人家能当饭吃的麸糠,在这里经常就给填到饲料的食槽之中了。就这样的价格,你说他们能不满意吗到了最后,有些明明可以在东阿镇或是在聊城县住上一宿的小商贩们,也非要多行个几十里路,来这里投店了。听着棚子里的客人纷纷的应和,这在茶棚打下手的小二也是十分的满意。前两天,初家的三少爷又扩招了民团。自己跟着几个小伙伴前去应


请收藏本站:https://www.hjwyy.com 黄金屋小说。手机版:https://m.hjwyy.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