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屋小说
黄金屋小说 > 寒门宰相 > 第一百一十二章 太学包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一百一十二章 太学包子

  寒门宰相

但章越仍不由问道:“公然冒籍之事,衙门不会查么?”


蔡确道:“凡经营书铺不仅是熟于奸弊之人,而背后哪个不是富家就是形势户,衙门哪敢查?就拿冒籍一事来说,以往每遇科场,即补试广文、太学馆监生。”


“不少心怀侥幸之人,即到京师私买监牒,易名就试,或冒畿内户贯,以图进取。这样的人历年来还少么?”


章越明白,国子监解试,开封府府试不仅解额多,而且朝廷给的进士名额也多。


故而很多士子要么冒充太学,广文馆学生,要么就是冒充开封府府籍,获得参加国子监解试,开封府府试的资格。


但是负责审验考试资格的,不是在官府,而是在书铺。


为何如此?


因为官府不敢保证审验结果,所以就交给民间书铺来处理。


而书铺也不是一开始就是公证机构,他最早确实是抄书的,代替老百姓以官府的格式代写状纸。


之后书铺权利慢慢扩大,一直到为省试,解试考生的真实性作背书,代替官府查验考生真实身份,比如有没有冒籍啊。


等书铺认可后再交给官府审查资格。


如果没有书铺这一流程,万一将来出现考生冒籍,那么责任则全在官府。有了书铺,出现冒籍,官府则可完全推脱到书铺上。


于是书铺到了这份上,能通上下的索性就明码标价为考生办理冒籍,钱给得多还能帮忙替考。


“若办冒籍多少钱?”章越不由打听。


“以往六七千钱,如今要一万钱!”


章越略有所思道:“这不贵!也是,若是世家子弟根本不用冒籍,唯有寒家出身这才行此诡诈之道。”


蔡确斜目看了章越一眼,随即笑道:“正是如此,三郎见事倒是极快。你们是正途出身,书铺没有油水,故而也是不搭理了。”


“哈哈,”章越大笑道,“真是听持正兄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蔡确道:“不敢当,三郎有名家子弟风范,不知与今科状元章子平相熟否?”


章越道:“不过片面之交。”


蔡确微微一笑,一旁黄好义早忍不住道:“持正兄,他二哥是章子厚。”


“哦?是子厚么?难怪,难怪。”


章越面上故作尴尬,心底却道,难怪什么难怪,两个新党出身的大奸臣难怪这么早就惺惺相惜了么?


章越转念一想,不过有黄好义这大嘴巴,自己来京的行踪想瞒也瞒不住了。


三人见了书吏。书吏见了书铺的印章,连看也不看直接给了二人盖印,还给了唐九,马五交割了公文,并告诉他们十日后来太学考试,决定是否被太学录用。


一看在蔡确帮忙下,如此轻松就办妥了事,章越和黄好义都是很高兴。


章越道:“要不是没有持正兄,今日真不知如何麻烦才是,不如如此,由我做东请持正兄,四郎吃酒会茶如何?”


蔡确闻言不置可否地笑了笑道:“我们先到太学逛逛再说!”


蔡确当即带着章越,黄好义一并逛了太学。


太学最早是只有锡庆院,后来随着范仲淹变法深入不断扩大,又并入了马军都虞侯公宇,武成王庙扩建了太学。


连专职接待由地方代还赴阙注官朝官的朝集院西庑,也被改为了律学馆。


如今太学已有三十斋,每斋三十人,共九百名太学生。


逛完了太学,章越再提请二人吃酒的事。


蔡确这时笑道:“些许小忙何足挂齿,三郎我与你道,出门在外,又身在京师大不易,身上多留着些钱,日后派得上用场地方还多着呢。”


“今日还是我来尽地主之谊,请你们二人吃太学的馒头。”


章越差点忘了太学馒头,那可是大大有名的。


后世王安石变法那会,宋神宗有此视察太学看看学生吃什么,随手拿了一块馒头吃。宋神宗吃了后大为满意,欣然地对左右道:“以此养士,可以无愧!”


连官家都是点赞的包子,还有什么话说,那味道肯定是一流的。


从此太学馒头成为汴京名吃。


蔡确去馔堂里取了六个新鲜出炉的馒头,三人在亭下分食。宋朝的馒头就是包子,章越一口咬下去,呵,满满的肉馅,简直是诚意满满,一点也没偷工减料,喷香诱人且汁水十足,简直吃得是满嘴留油啊。


还别说,眼下虽没有宋神宗名头的加成,但味道还真挺好吃的。


太学包子名不虚传,来汴京的第一日即尝到了。


这一刻章越有点后世旅游,美食打卡的感觉。


章越默默下了决心,就冲这里的包子,也要努力考上太学才是。


请收藏本站:https://www.hjwyy.com 黄金屋小说。手机版:https://m.hjwyy.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