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屋小说
黄金屋小说 > 晚唐浮生 > 第九十四章 各方心思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九十四章 各方心思

  晚唐浮生

据马昕所言,剪寇都与义武军、晋军阵列而战,士气高昂,血战连场,夏人数次冲阵,皆铩羽而归。但关键时刻,义武军不战而逃,连累了他们,最终全军溃败,损兵近半。


梁公儒听了不置可否,进言道:“大王,而今镇内不太平,或可遣人与晋王交涉,把人接回来吧。若军士们闹起来,人心动荡,又是一桩麻烦事。”


“若晋王不许,迁怒我镇,又该如何?”王镕问道。


他是被打怕了。李克用自吃下昭义镇的邢洺磁诸州后,三番五次兴兵攻镇冀,让全镇上下烦不胜烦,最后来了个花钱买平安。


李克用这人,属实是驴脾气,王镕吃不准他是什么态度,不敢轻易做决定。


“大王,晋兵虽强,但也未必就能吃了咱们镇冀四州。”梁公儒说道:“遣使问问无妨的。”


“也好。”王镕叹了口气,道:“今藩镇侵吞,河北诸镇不复昔日荣光,欲行河朔故事,也得看外人脸色。不过还是得哄着、捧着李克用,诸君,河朔故事是咱们的立身之基,不可轻废。晋镇若在,便是打不过夏人,邵树德也会对咱们施以怀柔手段,不会一口吞下。这就有了左右逢源,夹缝里生存的机会。切记,切记。”


“河朔故事”这四个字,大概是如今魏博、成德、沧景、易定四个河北藩镇的主要追求,是全镇武夫的共识——幽州镇没被灭之前,同样如此。


不到万不得已,他们都不会放弃这个核心利益。他们的一切外交、军事行动,都是依托这个核心利益来展开的。


简而言之,以河东为屏,行河朔故事,一切都是为了利益。


******


卢彦威其实比王镕更早得到消息,因为他又带兵抵达了德州。


“唉!藩镇相攻,朝廷不复为之辨曲直。由是互相吞噬,惟力是视。这天下,要完!”听闻邵树德又率军至齐州,欲攻淄青时,卢彦威长叹连连。


当然,他可能忘了自己也正准备攻打棣州,这也是藩镇侵吞的行为。


人啊,就是如此双标。


“大帅,夏人势大,河北三镇大联合乃必然……”幕僚说道。


卢彦威复叹气,点了点头。


心情么,其实有点复杂。


老卢自认不是什么野心家。昔年黄巢入长安,他奉节度使之命率军入关中平叛,得胜后归来。


对朝廷,他还是有点那么说不清道不明的眷念的。


卢彦威自认为理想的状态就是大唐朝廷还在,与藩镇相安无事。藩镇时不时上供点财货,朝廷有难时出兵相助,藩镇之间有矛盾时朝廷出面调解。如果有哪个藩镇野心太大,实力过强了,由朝廷出面,组织各镇出兵围剿,比如当年围攻李师道的淄青镇,战后将其一分为三。


这才是中央、地方权力平衡的完美状态。


只可惜,平衡被打破了。黄巢虽然败亡了,但造成的影响太过深远,发展至今,以至于不可收拾了。


“李克用会否与邵贼讲和,罢兵回太原?”卢彦威询问首席幕僚、幕府宾客高诲。


高诲出身渤海高氏,武艺平平,但才智不错,卢彦威辟为僚属,非常信重。


“大帅,以晋王的脾气,怕是不会允诺。”高诲说道:“但如今邵贼势大,晋王独木难支,定然要联合河北诸镇,他可能怕寒了成德、义武二镇武夫之心,举棋不定。”


河北诸镇,实力雄厚。


魏博三百余万人口,八万武夫。


成德不到二百万人,五万多兵。


沧景一百五十万,四万余众。


易定七十万口,养了两三万兵。


加上李克用的十几万大军,这才勉强能与邵贼抗衡。若失了任何一方,怕是都要被各个击破。


如果能救下兖、齐二镇这七万上下的衙军的话,这仗就还有得打。


“以你之见,晋王会如何抉择?”卢彦威问道。


“一般而言,晋王多半不管不顾,继续和夏人厮杀。”高诲说道:“除非出了变故。”


“变故何在?”卢彦威追问道。


高诲看向北方,道:“一在西北,一在东北。”


我最烦你们这些说话说一半的人!卢彦威瞪了他一眼,仔细想了想,最后终于想明白了。


西北,说的应该是夏人会从振武军出兵,攻云州。


东北,大概说的是契丹人了。


但现在草原上空空荡荡,牧草还没长出来,没人有能力大规模用兵,后勤供给不上。


“先看看王镕来不来。”他叹道:“欲行河朔故事,缩头缩脑可不成。咱们先屯于德州,观望一番。晋王若来催,先挡了再说。”


请收藏本站:https://www.hjwyy.com 黄金屋小说。手机版:https://m.hjwyy.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