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屋小说
黄金屋小说 > 糜汉 > 第三百八十六章 辨压群臣 形势扭转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三百八十六章 辨压群臣 形势扭转

  糜汉

在冷哼之后,糜竺对着满殿大臣问道:“当年陛下入主益州之时,益州军用不足,陛下非常忧虑。


诸位可还记得,是在场的哪位大臣向陛下建议“当铸直百钱,平诸物贾,令吏为官市”吗?”


当糜竺的这番问话一说出来后,满殿大臣的脸色瞬间变得煞是好看起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立即将目光聚集在刘巴的身上。


他们的答桉已经呼之欲出。


而刘巴见糜竺提起这件事,他的眼神中瞬间浮上惊慌之色。


在得到满殿众臣的答桉之后,糜竺转身大声询问刘巴道:“尚书令学通古今,可否告诉我,告诉陛下,大汉四百年以来,有哪朝是有实行直百钱的先例吗?”


面对糜竺的故意询问,学富五车的刘巴就像被掐住了喉咙一般,吞吞吐吐地说不出一句话。


他再学富五车,没有的事叫他怎么说!


见刘巴变得吞吞吐吐,眼神躲闪,糜竺继续乘胜追击言道:“既无这种先例,那尚书令当年的铸直百钱之举措,自然也算的上变易祖宗法度。


若按尚书令所说,变易祖宗法度就是有罪的话,那么陛下第一个要下狱治罪的就是尚书令你呀!”


当糜竺说出这句话后,刘巴的神色变得越来越惊慌,他被那糜竺那无法辩驳的话语给惊的身体不由得退后几步。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刘巴不是口口声声说变易祖宗法度就是心疑国政,会引起国家的动乱吗?


那么以此来给糜旸定罪可以,只是要先把刘巴论罪。


甚至两汉四百年以来,有过改革措施的人臣不知凡几,难道现在要全部推翻他们所做出的贡献,将他们定为罪臣吗?


那些名臣的后代,门生故吏会允许这样的事发生吗?


只是糜竺想要的不是单纯的辩驳刘巴,他要做的是为糜旸扫清施行新政的一切舆论障碍。


所以糜竺在看到刘巴已然无法言语之后,他又对着在场的众多大臣言道:“凡有变易祖制者,心存顾虑是为正常。


只是大汉四百年以来,多有名臣变易制度从而使地方大治的实例。


就如当年尚书令的“铸直百钱”之策,当时亦是有不少人心怀忧虑。


但从现在的大汉国情可知,当年“铸直百钱”之策的确增强了我大汉的国力。


当年若诸位同僚亦如现在一般阻止尚书令的改革,那么大汉后续又何来国力连退强敌呢?


今左将军只是想同当年的尚书令一般,通过改革来为大汉增强国力,这又何错之有呢?”


当糜竺说完他的看法后,大殿中的许多大臣脸上都浮现思索之色。


毫无疑问,糜竺的说法打动他们了。


今日大殿中的大臣主要分为三部分,除去支持与反对糜旸的那两部分大臣之外,还有一部分数量不少的大臣是保持中立态度的。


糜竺现在要争取的,正是这部分大臣的支持。


很明显,在糜竺的论辩之下,他的这层目的正在渐渐达到。


只是大殿中那些益州大臣,又岂会让糜竺这么轻易如愿呢?


在见到刘巴已经被糜竺说的心神大乱之后,很快的又有一位大臣出来言道:


“纵算梁州牧施行新政的行为有待商榷,但梁州牧为施行新政而屠戮一众良民的行为,乃是梁州上下皆知的事。


昔太祖皇帝入关与民约法三章,遂初创帝业之基。


今梁州靠近敌疆,梁州牧不效彷太祖约法三章,缓刑弛禁也就罢了,却还对良民施展暴政,长久以往,梁州就能够安宁吗?


难道这样的行为不应该治罪吗?”


说来说这番话的乃是李朝。


李朝作为益州翘楚的大名士之一,他刚一出来说这番话之后,马上就引起了在场大多数大臣的共鸣。


糜旸在梁州将许多世家连根拔起的事情,经过时间的推移,早已经在成都中传开。


大臣大多数都是世家出身,他们天然的就对糜旸这副“仇视”世家的做法不喜。


而李朝在说完这番话后,便看向糜竺。


他见糜竺的脸色似乎变得越来越差,这让他心中的底气变得更足了起来。


或许很多人都会忽略糜竺往日的身份,但是李朝不会忘记。


糜竺、孙乾、简雍三位名士,当年可是专门为刘备奔走的说客。


在当年刘备势单力孤的时候,这三位名士能让许多诸侯接纳并信任刘备,由此可见这三位名士的辩才。


只是辩才再好又如何?


他现在的身体吃得消吗?


李朝内心中的恶意糜竺尚不知道,他见李朝又重新提出一个攻击糜旸的点,他便立刻辩驳道:


“治政之道,当因时制宜,岂可拘泥于一法?


秦以酷虐而亡,政苛民怨,匹夫大呼,天下土崩,太祖因之,遂以弘济。


张鲁暗弱,数十年来汉中律法松弛,互相承奉,德政不举,威刑不肃。


梁土人士,专权自恣,忠义之道,早已澹忘;


今左将军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恩荣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之要,当在此也。


况梁州伏法者干犯《蜀科》者,有罪在前,斧钺蹈之,天下大义也。


至于真正良顺之世家,左将军皆有任命,诸君派人一查便知,无须平白构陷,颠倒黑白。”


当李朝听完糜竺的话后,哪怕心中有所不愿,但他并没有糜竺的那番辩才,所以他只能无奈的退下。


在场的朝臣听着糜竺说的话,他们脸上对糜旸行为的担忧之色,也在慢慢消散。


而刘备看着他身前那个接连辨倒两位大名士的糜竺,他的脸上不禁浮现了回忆之色。


世人皆知他对糜竺是宠信到无以复加,他们或许只以为自己是在报答,当年糜竺的倾尽家财的资助之恩。


只是世人不知道的是,自己不仅是因为此才会对糜竺如此感谢。


看着眼前白发环绕鬓间口若悬河的糜竺,刘备好似从他的身上看到了种种往事。


陶谦要让徐州牧时,是糜竺为他奔走左右,以辩才与影响力为他稳定人心。


他战败前往荆州时,是糜竺带领着孙乾与简雍二人,孤身前往襄阳为他相劝刘表接纳他。


...


种种往事,都代表着糜竺为他的大业付出了怎样的心力,而这一切他一直都没忘记过。


在刘备沉浸在往事中的时候,在李朝的暗中示意之下,大殿中的许多大臣接踵而至对糜竺发起辩论。


他们想生生耗死糜竺。


这一幕被诸葛亮发现后,他当然不可能坐视糜竺被围攻。


于是在他的授意之下,许多大臣开始加入糜竺一边,与他一起为糜旸辩驳。


而随着糜竺那上佳的口才,大殿中的许多原本中立的大臣,都开始转变为支持糜旸的态度。


当糜竺察觉到这一点后,他知道他的第一个目的达到了。


现在是他寄出杀手锏的时候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hjwyy.com 黄金屋小说。手机版:https://m.hjwyy.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