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屋小说
黄金屋小说 > 国潮1980 > 第三百零九章 本事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三百零九章 本事

  国潮1980

八十年代初期,作为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的港城,因为制造业、地产、金融全面景气。


人均月薪已经比七十年代末翻了一倍,逾越一千五百元港币的大关。


相当于共和国官价二百七十元人民币,黑市价三百四十五元。


而作为世界最发达国家的公民,美国人的平均月薪也接近一千美金。


相当于共和国官价一千八百九十三元,黑市价大约两千四百元人民币。


而反观我们共和国,首都的人均工资却仅有六十元而已。


哪怕是宋华桂和宁卫民这样绝对的外企贵族。


他们的收入能顶上好几个部长的工资,属于共和国顶尖儿的富人。


那他们的收入水平也远远低于他们的法国同行。


甚至因为完全不同的社会制度,福利体系,以及汇率的问题,收入差距反而拉得更大。


像皮尔·卡顿在法国聘用的商标代理部经理圣·布里斯先生,就是一个例子。


按理来说,这位专门负责替皮尔·卡顿管理商业授权合同的公司高管,在行政级别上跟宋华桂是平等的。


可单纯以月薪来说,恐怕共和国分公司从上到下所有员工加起来,才勉强抵得上人家一个人。


这样的现实,无疑是值得我们全体国人深感悲哀的。


可从另一种角度来说,却不值得我们为之沮丧。


因为恰恰是这点,才让我们的共和国充满了无限商业潜力。


也是吸引皮尔·卡顿来到共和国寻求投资合作的主要原因。


要知道,经济落后的国家,就必然拥有更多的商业需求,而且也必然存在价值低估的产品。


那么找到这些价值洼地,就等于找到了利润。


我们必须承认,皮尔·卡顿这个法国服装设计大师,实在是个精明透顶的商人。


当西方世界的很多人把对共和国关注的目光,凝聚在我们如何喂饱十亿人民的肚子。


笑话我们的国家穷得叮当响,工业基础差距西方世界一百年,除了地下矿藏,毫无可取之处的时候。


这个法国老头就发现了共和国的廉价劳动力,其实是一个巨大的宝藏。


并且来付诸行动,马上利用这个国家的人口为自己的商业帝国创造效益。


于是别人看不见的资源,他看见了,也就发了财。


当然,我们恐怕不得不再说一句。


在这个世界上,这个时空里,如果有一个比皮尔·卡顿更了解共和国情况,也更精明的商人存在着,那就是宁卫民。


为什么这么说?


就因为这小子资金实力虽然不济,面临的限制也远比皮尔·卡顿更多。


可他还是充分把人力资源的潜力都挖了出来,成为最早享受到我国人口红利唯一本土人士。


这还不够牛,不能说明问题吗?


首先,从获利方式上来讲。


拿廉价劳动力去改制便宜到手的库存服装,然后在国内卖高价的宁卫民。


显然就比把共和国生产的服装产品卖到西方国家,主要赚人工差价的皮尔卡顿更划算,也更高明一些。


因为宁卫民不但看到了,我国在住房、煤水电、食品、交通、医药、文教、劳务等生活支出方面。


老百姓的消费水平远比西方发达国家低得多,这些方面全都是被低估,忽视的。


相反,他也同样清楚,在高级奢侈品,家电、衣着、许多代表着先进生活和时尚的轻工产品上。


我们却因为技术水平落后,在被人家狠狠地剪着羊毛。


所以他是两头凑啊,上面就高的,下面压低了。


那比单纯吃一头的皮尔·卡顿,利润空间自然就高。


特别是凭借超越时代的审美和见识,拿现成的滞销货、瑕疵品做改进。


如果成功,那简直就是暴利中的暴利啊。


请收藏本站:https://www.hjwyy.com 黄金屋小说。手机版:https://m.hjwyy.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