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屋小说
黄金屋小说 > 女帝师 > 第三十四章 非天谁启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三十四章 非天谁启

  女帝师

车厢狭小,银杏和绿萼抵膝相对,面面相觑,一时谁也不敢说话。我合目端坐,眼前随车厢的摇晃忽明忽暗。车离家远了,仿佛争吵与烦恼都去得远了。越远越沉重,越远越混浊,压在心底愈发喘不上气。呆坐了一会儿,脑中涨得发麻。


忽觉一片清凉的丝帕覆上额头,银杏道:“姑娘怎么出汗了?是不舒服么?”


指尖掠过鬓角,发丝里沁着的汗一滴一滴都跳了出来,针尖一样大小:“大约是才回来,有些累了。并没有不舒服。”


绿萼道:“奴婢就说嘛,姑娘才一回来就去王府,也不怕劳累?明日再去不好么?”


我慢慢张开眼睛,豆大的灯光竟觉刺眼:“芸儿受了那么多罪,当年正在风头上,我不便去看她。眼下我是一时一刻也等不得了。”


绿萼笑道:“原来姑娘是为了看李佳人,奴婢还以为姑娘是去急着寻弘阳郡王殿下呢。”


银杏服侍我喝了一盏温水,忽然问道:“姑娘这般心事重重,是因为老夫人不高兴了么?”绿萼连忙抬起脚尖把银杏绣花鞋上的杏花踩了一个灰印子。银杏缩了脚,不理会她。


我看着好笑:“回宫之事,出乎母亲意料,所以她老人家有些不自在了。”


绿萼见我还算平静,瞪了银杏一眼,微微松了口气。银杏道:“恕奴婢大胆,依姑娘看,夫人是更关心姑娘还是婉妃娘娘呢?”


我低头摆弄着丝帕,笑道:“自然是姐姐了。母亲一向怕我进宫,怕我夺了她的宠爱。”


银杏笑道:“姑娘错了。其实夫人最关心的是姑娘。奴婢在府里那半年,深知夫人在佛前所求最多的,是姑娘的平安。”


我笑道:“母亲所求最多的,难道不是姐姐的恩宠天长地久么?”


银杏道:“姑娘就算不回宫,难道就没有别人和婉妃娘娘争宠了么?况且若没了平安,恩宠再多又有何用?夫人难道连这个道理都不明白?依奴婢看,前年姑娘能平安出宫,全是夫人诚心所致,实在是佛祖保佑。”


银杏的宽慰也算努力做到了有理有节。我心下感动,佯为冷笑:“你的胆子越发大了,敢评判我们母女的关系。”


银杏挺起身子,笑意越发沉稳自信:“姑娘回宫当有所为,奴婢不忍姑娘为母女之间的一点误会耗费心神。况且,奴婢只是实话实说罢了。还有,奴婢也想像姑娘辅佐弘阳郡王殿下那样,为姑娘排忧解难。”


我甚是感动:“你放心,我从没有怨过母亲。我和母亲之间,也并没有什么误会。”银杏会心一笑,点了点头。


弘阳郡王府就在皇宫西面,隔着护城河与高阁殿宇遥遥相望。那一片连绵数座豪宅,都是显贵的住处。连皇宫东面和北面的豪华府邸,在前朝都是皇子们的居所,曾被称作十王宅,显赫一时。高曜在西面选了一所形制最小的宅第居住。我吩咐车夫把车停在东北角门,向绿萼道:“你去敲门。”


绿萼跳下了车,提了风灯上前,不紧不慢敲了几下。好一会儿,门子的声音不情不愿地从里面挤了出来:“王爷有命,王府不见客,有事明天请早往去吏部说。整个京城都知道,你们家主人不知道么?”说着把门开了一条缝,露出一张昏黄疲惫的脸。


绿萼彬彬有礼道:“请回禀王爷,朱大人今日回京,特来拜谒。”


门子见绿萼有几分气度,将信将疑地把门开大了些,依旧道:“哪位大人也不准进来,这是王府的规矩。”


忽听里面一个熟悉的声音道:“是谁来了?”


门子躬身笑道:“原是杜先生出来了。先生这是要回府么?”


那人道:“天晚了,回去用膳。”说罢跨出门来。绿萼咦了一声,惊喜道:“是杜主簿!”


杜娇一怔,恍然道:“姑娘是……绿萼姑娘。这么说,朱大人已然回京了?”


绿萼屈膝行了一礼,笑道:“我们姑娘就在车上呢。”


杜娇赶忙迎了上来,抱拳一揖:“在下杜娇,拜见朱大人。”


我下车还礼,笑道:“杜主簿,许久不见了。”杜娇似乎比旧年更圆胖了些,双目如星,愈加深陷。一身青衣素雅简便,熏熏然微有酒气。


杜娇笑道:“在下还未恭贺大人官复原职。”


我笑道:“杜主簿消息很灵通。”


杜娇慨然道:“大人乘西风远游江湖,借东风复回庙堂。京中谁不关心?谁不打听?殿下若知道大人一回京便来看望,定然欣喜。”小简的感慨是三分强作十分,杜娇却是十分只透出五分。


乍见故人,我亦十分欢喜:“听说杜主簿深得王爷倚重。”


杜娇道:“‘顺而成者,道之所大。’[182]当年若无大人点拨,在下恐怕一事无成。”


“顺而成者,道之所大,逆而功者,权之所贵”,下半句他偏偏不说。其实他不说出来的,才是真正想说给我听的。我笑道:“‘雷风相与’,大人是‘君子以立不易方’[183]。玉机不敢居功。”


杜娇忙道:“不敢。‘虽挈瓶之小善,实君子之所识’[184],承蒙王爷不弃,留在下在府中薄效微劳。真正的君子乃是弘阳郡王殿下。”说着身子一侧,“大人远道而来,在下不敢多耽搁。殿下就在王府中,大人请。”说罢命门子去通报,亲自送我入了内院,直到一个管家娘子带了十来个丫头来接,这才退了出去。


穿过几进昏暗冷清的后院,来到正堂前。高曜已亲自候在堂前,远远迎了上来。想是随军的缘故,他比旧年高大强壮了许多,脸上也多了几分jūn_rén 的风霜与坚毅,透着少年将军特有的飞扬勇武。恍惚想起十年前我第一次见他时,他还只是一个路都走不稳的五岁孩童。唯有目光沉稳如旧。


高曜身着簇新的乌金暗夔纹家常袍子,紧绷的丝线在灯光下隐有华光,暗藏奢华之意。他欣喜道:“不知姐姐这会儿就来了,那可恶的门子竟然敢瞒报!”


我行了一礼,笑道:“殿下闭门谢客,不受私谒。府上的人也忠心履职,不谀权贵,殿下怎么还责怪他呢?”


高曜大笑道:“姐姐如何知道孤不受私谒?”


我与高曜在正堂中分主宾坐定,不一时丫头奉上茶来,是上好的碧螺春。幽香细细,若沉若浮。片刻间,我将所有不快置之度外:“府上人说,有事明天请早去吏部说。殿下分明有汉相申屠嘉‘不受私语’[185]之风。”


高曜道:“孤也不过是为了谨慎些,免得被人抓住了把柄,到父皇那里奏一本。”


我笑道:“先前玉机还担心殿下这里门庭若市,今日不得相见。想不到竟如此冷清。”


高曜道:“七年前皇太子哥哥刚刚被立为太子时,孤曾请教姐姐,兄长为太子,孤为藩王,各自当如何自处。姐姐用汉惠帝刘盈做太子时的事情教导孤,‘太子将兵,有功即位不益,无功则从此受祸’。如今孤虽不是太子,但托姐姐的福,也算薄有勋劳,自当清净自处,不宜多事。”


我赞赏道:“不错。‘时平先嫡,时乱先功’[186]。殿下有功,清净无为是最好的,只需坐待太子之位降临便可。”


高曜目中隐有忧色:“姐姐说得有理,怕只怕……父皇于军中之事心存芥蒂——”


我明白,皇帝病重之时,曾疑心高曜有意拖延,以图阵前即位。我晃一晃浮雕梅枝的白瓷杯,微微一笑道:“圣上是明君。有骁王的前车之鉴,必立殿下为太子。”


高曜道:“只怕父皇是无奈之下——”


我淡淡道:“越是无奈,越是稳固。形格势禁,‘随时之义大亦哉’‘君子以向晦入宴息’[187],这个道理殿下是知道的。殿下安心等待便是。”


高曜一怔,沉吟道:“‘君子以向晦入宴息’……父皇操劳了这么多年,又病得厉害,也该好生休养了。”说着抬眼一笑,凝视片刻,“姐姐风尘仆仆,面色不大好。姐姐的身子一向有些虚弱,何必这样着急过来。孤本想明日派人去府上请的。”


我笑道:“出其不意更好,静悄悄地也就来了。玉机此来,一是急于知道西北亲征之事,二是想看望一下李佳人。”


高曜黯然道:“西北军中之事,想必姐姐在寿光都听父皇说过了。”


我忙道:“殿下真的挨了一顿军棍?”


高曜低头思忖,下意识地挺起腰身:“当时父皇亲率左右军,孤随文将军直捣银川。孤率将士攻堞先登,拿下几个城池,立了些不大不小的战功。待打到银川城下,父皇已然病重。于是封孤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立大元帅幕府,总统九州军事。本来一切都有条不紊,官军筑好堰坝,只待唐渠的春汛。


请收藏本站:https://www.hjwyy.com 黄金屋小说。手机版:https://m.hjwyy.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